延儒等人同个鼻孔出气,想来也是东林党人,如此一来,要想清洗三边的东林党,就先要把杨鹤调走,然后派一可靠之人总督三边,秦兄以为呢?”
秦书淮说道,“杨鹤近来无大败,亦无大过,此时调走他有些蹊跷,势必引起东林党人的猜想。再加上如果杨鹤一走当地东林官员就遭到清洗,我们的目的性就太明显了。另外,就算调走杨鹤,要平息东林党众议,皇上还是得让他出任要职,将来也是个祸患。”
崇祯听秦书淮语气不善,似乎明白了什么。
“那秦兄的意思……”
秦书淮语寒如冰地说道,“臣建议还是让杨鹤死在任上好!”
崇祯只思考了一秒钟时间就点头同意了。至于怎么让杨鹤死在任上,他相信秦兄有一万种方法,自己无需关心。对此他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
问道,“那何人继之?”
“杨鹤手下有一参政叫洪承畴,臣认为此人当可担此大任。”
崇祯仔细回忆了下,说道,“洪承畴?就是那个率一千人解了韩城之围的那个?”
此时的洪承畴不过是小小参政,崇祯唯一听说过他的一次就是不久前的韩城之战。
但秦书淮知道这个人很快就会声名大噪,最终也会替代杨鹤,成为三边总督。
所以他只是让这个过程提早一些而已。
这可是明末少有的大才啊!没有他,紫禁城起码会早五六年被民军攻破!
杨鹤在总督三边时,对农民军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以至于造成一种怪象,那就是农民造反之后,如果打不过官军可以选择投降,不但不会受到任何处置,而且还可以免费得一笔银子或者口粮。这么好的事情谁不愿意干?所以三边地区的贼军反了降降了反,永远都剿不完。就连当年李自成张献忠也曾反复“诈降”,渐渐在“诈降”中越做越大。可以说,如果不是杨鹤这个东林党的圣母表,李自成和张献忠绝不会坐大。
而洪承畴就与他的上司大为不同了。他是著名的强硬派,不仅主张大力剿匪,而且还杀降,据统计被他杀掉的降匪多达数万。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他总督三边期间民匪越来越少,到崇祯十二年时,陕.西最后一股贼军李自成也几乎被剿灭,仅剩十八骑败走。要不是洪承畴后来去做了蓟辽总督,估计李自成一辈子也没翻身指望了。
总之,洪承畴绝对算的上是明末的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