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像帝国那样演变成内战,但牵扯之广,问题之复杂,影响之深远甚至犹有过之,这牵扯了政府大量的精力,无暇他顾。(民族主义和内战不同,不能简单粗暴的派兵镇压,一个搞不好卡尔瓦德会比埃雷波尼亚乱的还厉害。)
第二,克洛斯贝尔的独立。要想从卡尔瓦德本土大举进攻埃雷波尼亚,只有两条路——从北方诺尔德高原进攻《坚达门》,从南方克洛斯贝尔进攻《加雷利亚要塞》。考虑到地形、补给线等问题,从克洛斯贝尔入侵是最佳线路。
但是,这条线路已经被“神机”堵上了。
在付出了一整支机甲师团的代价后,卡瓦尔德军方终于意识到“神机”的恐怖,强攻的话可能要付出十支甚至更多的机甲师团的代价,才有可能击破——只是可能。
换句话说,独立的克洛斯贝尔成为了埃雷波尼亚天然的屏障,就算卡尔瓦德能突破这层屏障,也无力突破《加雷利亚要赛》,进攻埃雷波尼亚本土。
第三,时机问题。埃雷波尼亚的内战才打了一个多月,冠绝西塞姆利亚的军力虽然有所削减,但仍保留着六到七成的军力,此时撕破脸皮代价太高。
这三个原因导致了卡尔瓦德一边按兵不动,尽快解决内部矛盾,另一边暗中派人潜入埃雷波尼亚,挑拨矛盾,制造更大混乱的策略——与贵族联盟合作,压制驻守《坚达门》的第三机甲师团就是策略的其中一环。
没错,是共和国方面先找上贵族联盟,而不是贵族联盟先找上共和国,虽然结果没有任何差别。
顺带一提,强硬派的罗格纳侯爵一开始不同意与共和国合作,是凯恩公爵亲自到《黑龙关》劝说罗格纳侯爵以大局为重,并愿意担保共和国绝不会做出任何进犯之举,罗格纳侯爵方才同意。
就这样,原先占据上风的第三机甲师团吃了个大亏,诺尔德大地随之因此变得更加动乱。
当然,在共和国方面看来,诺尔德越乱越好,最好打翻天才符合他们的利益,反正不管怎么乱,也乱不到他们头上。
在与《坚达门》遥遥相对的共和国·军事基地,士兵们甚至私下开出盘口,打赌今天帝国那边会有多少损失,《坚达门》还能坚持几天。
不对,已经不能说私下了,应该说半公开——共和国基地的主官默许了士兵们的行为,甚至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布最新情报以便士兵们确定输赢。相对的,那位将军提出一个要求,每位参与者每次下注不得超过100米拉,不然就进小黑屋冷静两天。
啧啧,这位共和国的将军也是个妙人,深谙堵不如疏的道理。只可惜,他在共和国,注定与帝国对立的共和国,为了不让共和国方面影响到诺尔德高原的局势,他和他的部下们被人盯上了。
这一日,天气晴朗,风和日丽,虽然温度很低,却挡不住士兵们训练的热情。
与死对头帝国不同,共和国的机甲师团主要以高机动战车和高速飞空艇为主,擅长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