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要回东京看娇妻。故而提醒他,要注意分寸。
王汉晓得利害,表示绝对不回东京,真的是去延安府。
湟洲到延安府,全程将近一千公里,又是冬日赶路,高原上风雪交加,让王汉吃足了苦头,幸好他出来骑着两头牦牛,不然很可能要冻死在半路。
即便如此,他也不悔,作为军人,他有钢铁般的意志,为达目的任何困难都能克服。别说时间能等,可以过了冬天再去延安府,王汉的性格急躁,根本等不得,脑子里装着护体宝甲的秘密,睡觉都不香。
打仗时候还能用军事麻痹自己,眼下不打仗,跟着一班军汉成日里喝酒吹牛,闲的蛋疼,还不如去延安府找徐宁表舅。
走了将近一月,终于抵达延安府,王汉找了当地最大的酒店洗澡休息,好好缓了一夜,第二日便去延安军器坊寻找汤峪。
汤峪便是徐宁的表舅,也是汤隆的父亲,汤家世代以铸造兵器为业,在延安府非常有名。因为武器做的好,汤峪深得老种经略相公赏识,便给了个知寨官做。
知寨是个什么官?
。这是说,知寨非朝廷正式编制,是个民官。用王汉后世的意思来理解,就是个民兵大队长,但这个大队长有实际兵权。
比如西夏和宋交界,尽管表面和平,实际私下里多有龃龉,经常你打过来我打过去,所占领的地方,来不及建城,便建个寨子,放一队兵把守。这个寨子,便是知寨。兵员的头目,便是知寨官。
虽然不受朝廷正式册封,但待遇是从九品武官待遇,还有许多实际好处,不容细说。
另外一种,则是巡检知寨,适用于土匪出没之地。
讲道理,一个铸造武器的铁匠,是没办法做官的。但汤峪实在有一手好本领,由他指导铸造的兵器,要高出其他人许多水平。老种相公是个独具慧眼的人物,当然要给汤峪些特殊待遇,便给了个知寨官做。
到了军器坊,王汉向守门湘军说明来意,自己是东京来的,和汤知寨亲戚,很快便给通报,不多时内里出来一位雄伟老汉,约莫五十三四,上下打量王汉,面带笑容,兀自稀奇,“可是徐家表侄?”
王汉连忙拱手:“问表舅好,我姓王,叫王汉,和徐宁以兄弟相称,此番从东京往秦凤路河湟开边,受徐宁所托,来看表舅。”
说完手指牦牛背上,各种礼品,好大一坨。
汤峪见状拱手,客气了客气了,而后让王汉稍等,他告知一声便来。
不多时,汤峪从军器坊出来,带着王汉往家里去,距离军器坊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