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官学,这是自唐就有的,最开始只为教授贵族子弟,到了宋朝,范仲淹创建太学。王安石又给予改进,创立三舍法,发展地方学校。
眼下蔡京登台,自然要接过王荆公遗志,继续改革,发展官学。在蔡京的设想中,要让大宋全国各地都有公立学校,为大宋培养出更多人才,并将学校分为三个阶段,县学,州学,太学。三者递进,等到成为太学生,那便是真正的有识之士。
王汉知道蔡京在搞官学,故而找他商议增立理学之事。所谓理学,自然是数学,物理,化学这三样。
就后世的研究来看,蔡京虽然是北宋末年最大奸贼,但其人聪明有才这是不可否认的。不仅仅是在政治上手段厉害,政务上各类事蔡京也是好手,堪称强干。尤其是手下门徒众多,信息网广,这天下诸事,没有他不知道的。
此番见识到王汉手段,越发喜欢这个青年,在设立理学院的同时,也顺手把女儿婚事办了——当然,此事蔡京不可能再开口,而是由童贯在中做媒。
王汉兴办理学,第一家学馆便开在南城,和太学院相隔不远,哪里不算繁华,地价便宜,很轻松就能购得土地。
理学馆在建的同时,东京也有股谣言开始弥漫,说赵令武创办的理学馆是为大宋将来开疆拓土培养官员,里面教授的内容非常奇特,不用作诗写字,但要学习商贸计算,还有什么星象天文,物理常识,自然科学,都是前所未见的知识。
重点是,学好之后,最低也是个六品官,比太学院出来的太学生都厉害。
要知道,太学生通过考核,也得是从九品文职慢慢混起,理学院出来的上手就是六品。
这消息来的很隐秘,据说是由玄女亲传弟子赵令武本人放出来的。赵令武和丑郡马喝酒说漏嘴,被丑郡马知道,丑郡马又告诉了晋王,晋王告诉了他的亲家王尚书,王尚书又告诉他的连襟郑学士……
传到最后,整个东京都知道,高俅则疑惑,让陆谦去问,陆谦便约了王汉喝花酒,好说歹说,兴高采烈地回去禀报高俅,“已经说好了,两千贯,便留个名额给衙内。”
有陆谦打头,其他各家都开始动作,想法设法接近王汉,好求个门路。
说的可神了,赵令武把领土往北扩张千里算什么?还要灭夏,还要攻辽,随着国土面积扩大,需要的官员多了去,所以才会提早培训。
这种事越传越凶,甚至传到后宫,王皇后也去旁敲侧击,问官家,是不是有这回事?
官家回答模棱两可,“都交给令武去办了,我不管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