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救援组从房山机场出发,直飞吐鲁番。途中,余老把参与救援的人员名单,涉及领域以及罗布泊的有关资料发给每个人,让大家尽快熟悉,到达吐鲁番后不做停留,直接开展救援工作。
参与此次救援共有9人,总指挥余老。军方2人,上尉段松柏,中校史强,都来自一个被称为“龙炎”的特种部队。地质学1人,赵建国教授,来自帝科院地质研究所。生物学1人,陈鸿宇教授,来自清北大学。医学1人,邓虎教授,来自羊城重症医学研究室。大气环境学1人,宋可辛教授,是队伍中唯一的女性,来自帝都气象研究院。考古学2人,江恨水和彭万青。除此之外,北疆军区按照帝都命令,从当地驻军中挑选了12名身经百战的老兵,携带武器装备同步参与救援。
3个小时后,众人走下飞机,直接上了北疆军区安排好的车队,在当初救回那名战士的牧民向导阿塔木的带领下,直奔罗布泊而去。
黄风岭位于罗布泊西麓,方圆800余平方公里,古时也曾是关外的富饶之地。《山海经》称之为“幼泽”,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传说中的楼兰国便位于此处。楼兰古国曾因繁盛响彻西域,但不知是何缘由,几乎一夜之间举国上下消失的无影无踪。为探寻楼兰文化的秘密,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不同时代的人,都曾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
根据卫星图显示,地缝出现在黄风岭的中心区域,当初发现战士的地点距离地缝约10公里,周围地势较为平坦,救援组决定将指挥所设在此地。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行车,救援组顺利到达了预定地域,随行的战士们立即搭建指挥所和临时营地。余老把向导阿塔木叫到一起,开始布置第二天的救援工作。
由于地缝南北宽50余米,东西长3000多米,如果整队搜索,进度会十分缓慢,不利于救援。余老决定兵分两路,他带一组从裂缝东侧进入,史强中校带一组从西侧进入,两组各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