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解决配偶的工作,调动工作;还答应三房一厅的住房;还有随叫随到的用车。顾海平便义无反顾地入了伍,倒是觉得简直是上苍顾怜,给了他们如此好的条件,两人也觉得硕士没有白读。也坚定地认为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金钥匙。
而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顾海平渐渐发现,这里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编制超标,闲杂人员甚至多于专业人士;人情和关系网严重束缚着科室的发展,哪怕一个小护士背后都有着巨大的人际;一些老资格的非专业人士凭着熬年限获得高级职称,人便也摆起了老资格,瞎指挥一通,而其“权威”还不容质疑;按资排辈严重,完全不看人的学历和能力,似乎来部队就是来进入这个规定的模式,安分守己地守在你既定的位置上,不可越雷池一步……等等、等等弊病层出不穷。
顾海平刚进医院,被安排在中医科,中医科编制有限,三个军官编制,几个士兵编制,还有十个不止的编外人员(这些编外人员不是司令员家的二姨她外甥女,就是政委家三大爷的侄孙女,要不就是老领导家服务多年的保姆等等人士不一而言。)
三个军官包括:一个即将退休的老中医是科室主任,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医生,还有加上顾海平。
三个人,顾海平被安排为科室副主任。
中医科有两间办公室,一个治疗室,两间病房,十张床位,陈设破旧、凌乱,人员烦杂、混乱,病床一年四季空置,基本没有住院病人。
私下“老主任”跟顾海平说:“小伙子,不要对这里报太大期望,慢慢你就习惯了,反正我们也搞不了多少创收,医院就等于要养活我们这些闲人一样,是三甲医院必须要有中医科,还是我据理力争才保留了下来。”言毕,摇头晃脑表示出自己的功劳,似乎要不是他“据理力争”,中医科就不复存在,那么,顾海平也就不会有立足之地。
“那我们平时怎么开展业务?”顾海平平静地问道,他筹谋在胸。
“业务?不要用那么专业的名词!我们是医生,医生是治病的,不是搞业务的。”“老主任”继续酸文假醋。
“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