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留着大年初一的时候再吃,这可是秦桧少有的拿得出手的糖果。
过年前后其实几乎每一天都有自己的习俗和讲究,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了。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在春节前扫尘,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同时也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腊月二十六,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对于秦府来说,其实一个月三十两也并不多,毕竟有二十多个人,每天都要吃喝,尤其是到了冬天需要购买柴火,就更加没有多少余留了。除了许多的牛羊肉之外,另外秦桧派人花钱买了许多的炭火回来,和一些新的如铜火锅作料香料的东西,这些东西已经足够大家好好的过一个春节了。
腊月二十八,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蒸馒头这样的事情秦桧当然是不知晓,但是几个山东来的下人倒是很在行,一切都交给了他们,发面醒面和面做剂子都像模像样,蒸出来的馒头也是又大又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