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时候就诃责他说:什么叫做这个佛号没有念好?什么叫做念好?
印光大师又说:念佛法门可贵的是一种直下承当。如果你认为你佛号没有念好,(他说:五逆十恶的众生,他平常根本就没有念佛。这五逆十恶的众生,他临命终时候才遇到善知识,开显净土法门,临终才开始念佛,从开始念佛算起,具足十念,然后弥陀的莲花就现前。)他说:什么叫做把佛号念好?所以印光大师就诃责他说:你不能往生,并不是佛号没有念好,而是你一念的疑根。我们总会认为这个罪业是真实的,所以这个地方就是强调:我们应该要观察「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所谓「本自清净」是说:罪性本空。
这个「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这一句话,我们在修止观的时候,是很有力量的一句话,非常有力量。我们面对妄想现前的时候、面对烦恼现前的时候,它要障碍我们的时候,我们如果对「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这句话有理解的话,那这句话的力量太大了、太大了。所以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今天不能够往生,并不是烦恼跟业力的障碍,而是我们自己的一念怀疑,怀疑烦恼会障碍我们、罪业会障碍我们、烦恼会真实的染污我。
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应该肯定:「我虽昏迷倒惑」,我无量劫来起了很多的妄想、造了很多生死罪业,但是我现在已经至诚的忏悔了,这些罪业事实上从本性来观察,它都没有染污我们这一念的清净心,没有染污,它只是如梦如幻的存在。所以当我临命终的时候,一念的回转心意,一念的正念分明,信、愿、持名,这个时候「决定」能够往生我「自心本具」的「极乐」世界,「更无疑虑,是名信自」。是对于内在自性清净心的一种肯定、一种信心,这就这个罪业是不能染污我们的清净心。我们这一念清净心的力量很大的,它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这个是一种「信自」,再看第二个「信他」:
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这个「他」指的是诸佛的功德,诸佛的教诲、诸佛的功德。这当中提出三段:第一段,讲本师释迦如来。「释迦如来决无诳语」,释迦牟尼佛在净土三经当中,所介绍的净土因果,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因地修行,这件事情是「决无诳语」的。《金刚经》上说:佛陀是「真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换句话说,佛陀在说话,他的情况是一种现量的境界,是一种不增不减的境界。佛陀说话的内容,跟他所见闻觉知的,是不增,他不会增加一点点,他如实的见闻,就如是的说;他也不会减少一点。这个是决无诳语,佛陀是真实的如实了知,也真实的如实的宣说,这是我们应要深信的。
第二个「弥陀世尊决无虚愿」,这句话是「信他」的重点,弥陀的大愿力。我们讲影响我们的果报,有两种力量:一个是业力,业力不可思议;第二个是愿力,愿力不可思议。
我们凡夫一般没有福慧资粮的人,我们所发的愿是没有力量的,虚愿。比如说我们外出遇到下雨,下雨给我们很多的不方便,我们会咒愿说:从现在开始不可以下雨。但是还是继续下雨。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没有六波罗蜜的资粮,所以这个愿力没有力量,虚愿。我们虽如此的希望,但是不能实现。但是有福德资粮的人那就不同了。
我看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里面说:玄奘大师到印度取经候,到了一个大国家去,那个国家的国王,他很欢喜修布施,深信三宝。他在位三十几年,他在位每隔五年,就做一个无遮的供僧大会。他把他所有的财产,除了身上一件内衣、裤子以外,全部的财产都布施给三宝,五年做一次布施。然后慢慢慢慢的,这些大臣、子民再慢慢慢慢供养他东西、供养他杯子、供养他衣服、床座、卧具,慢慢慢慢再收回来,他每五年要做一次全部的布施。到了晚年的时候,在第六次的布施,他想:这次大概是最后一次的布施。他把他所有的钱财全部变卖,除了一件薄薄的衣服以外,他盖了一间寺庙供养给三宝。
这一天他请了很多出家人来参观,为这间寺庙开光。因为他在位的时候非常护持三宝,引起外道的讥嫌,外道私底下就放火,这个火就把这间寺庙烧起来。这个时候,这个老国王一看到寺庙被火烧,他一紧张:唉呀!这是我这几年来的积蓄啊!他马上跪下去咒愿,他说:愿我多生多劫所修的福报一时现前,用这个福报力把这个火消灭掉。果然这个火就停下来了。(呵──)可见有福报的人讲话算数。所以一个有福报的人,他咒愿还是有力量的。他把他过去所做的福报力,把它累积起来,咒愿在这个希望当中,这个希望在法界当中一发动,它就有力量,它就有力量把这个火,把这个业力的火给消灭掉。
不过凡夫的境界当然是一种福报力,功能是有限的。其实圣人阿罗汉就好一点,阿罗汉他也咒愿,阿罗汉今天要入灭尽定,他就在这个树下一打坐就咒愿:「我现在要入灭尽定,我入定以后,火不能烧我,水不能淹我,老鼠不能咬我,盗贼不能伤害我。」就入灭尽定了。入定以后在树下打坐,这个农夫这一天早上起床要去工作的时候:唉呀,有个比丘在这边打坐。他也不在意。晚上回来的时候,看到比丘还在。如是的几天看到比丘在树下打坐都不动。
这个农夫这一天就好奇跑过去看:这个人是死了?还是活着呢?那入灭尽定的比丘是没有呼吸的,他用手去触他的鼻子:唉!这个比丘已经死掉了,真可怜,没有人为他处理后事。这个农夫就慈悲心,把这个比丘的尸体抬起来,用柴火这个大火去烧比丘的身体。烧了很久以后,把他整个袈裟全部烧光了。但是他身上的发毛一根都不受伤害。所以阿罗汉入定之前的咒愿:火不能烧我。他讲出这个咒愿以后,这世间上所有的火不能烧他的身体。所以阿罗汉的咒愿力也是很有力量的。
不过凡夫的福德力、还有圣人无漏的戒定慧力量,这个咒愿都是有限的,而且多分来说是偏重在自受用。那佛陀不同,佛陀无量劫来积功累德,修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