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阿弥陀经要解 > 《佛说》第33集

《佛说》第33集

,只是略举而已。

    这个地方是讲「恒河沙诸佛」,表示相当的多。这些佛呢,「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这个「其国」,古德解释什么是「其国」呢?「本所住国」(根本的本),他所安住的国土,他本所住国。就是每一尊佛,他有他教化的一个国土,他们就在自己的国土当中,「本所住国」。他们在本所住国,「出广长舌相」,我们看蕅益大师解释:

    此等诸佛,各出广长舌劝信此经。而众生犹不生信,顽冥极矣。

    这些「诸佛出广长舌」相,来「劝信此经」,如果「众生犹不生信」,那真的是「顽」固…这个「冥」是愚痴到了极点。因为这个法门它的出现,要很多很多的因缘,一个这么殊胜的国土要成立,表示这一尊佛在因地的时候,他要花很多很多的精神体力,才能够成就这一期的果报。我们一般的众生善得人身,遇到净土法门的住世,遇到这个法门又不相信,那真的是顽固愚痴到了极点。

    常人三世不妄语,舌能至鼻。藏果头佛,三大僧祇劫不妄语,舌薄广长可覆面。今证大乘净土妙门,所以遍覆三千。表理诚称真,事实非谬也。

    这个地方解释「广长舌」。这种舌头,从经典上说这个果报如是相,从这个舌头的相状,我们可以判断这个人过去口业的情况。一般的人「三世不妄语」,这个地方不妄语指的是口离四过,就是他不两舌、不绮语、不妄语、不恶口,这叫不妄语。他的舌头就很特别了,他的「舌」又广又长,「能」够伸到「鼻」子。就是我们能够从他的相貌,判断这个人的口业清净。「藏」教的「佛」,藏教的佛现的都是丈六比丘相,他因为「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语」,他的「舌薄广长可覆面」。

    我们看到的释迦牟尼佛,他平常要是不讲话的时候,他要不现广长舌,他舌头放在嘴巴里面,跟一般人是一样的;但是他要证明一件因缘的时候、证明一件事理的时候,他现出广长舌来,可以把整个脸盖住:这个是藏教佛舌头的一个相貌。现在诸佛为了证明大乘净土法门这个难信之法,所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个是多生多劫的口业清净,来表示净土的理是真实的,净土的事也是真实的。

    这个净土的理啊,跟一般的理还不完全一样。我们一般五戒十善这种法门,它的理是偏重在业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二乘的理是建立在空性,四谛十二因缘的根本理论是建立在我空的真理;净土的理是建立在万法唯是一心、建立在现前一念心性。就是说从一心的角度,众生的心是如,佛的心也是如,一如无二如,所以能够感应道交,这个真理是真实的。

    其次这个事相上,「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个因缘也是事实。不管是能变现的心,从这个心变现万法的角度是事实;不管是阿弥陀佛创造的因缘,这件事情也是事实:这两个都是事实的。这两件事情都不可思议,所以这是一个特殊的因缘。既然是证明特殊的因缘,所以他的舌相也就特别的广大,来证明佛陀的口业是多生多劫的不妄语,以这个不妄语的德行,来保证这件事情。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这个「说诚实言」是怎么说呢?这个地方是诸佛在「本所住国」,弘扬净土法门所说的话。换句话说,是释迦牟尼佛去转述诸佛在本所住国,他们在弘扬净土法门当中,他们说了一个诚实的话,说什么话呢?说:「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个「汝等众生」不是指着娑婆世界,是指他方诸佛的众生。他方的诸佛,都现广长舌相,来为他们的众生说:汝等众生,你应该要相信「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个是本经的经题。

    其实本经的经题,在释迦牟尼佛当中,他自己讲出的经题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个经题,释迦牟尼佛后面有解释说为什么安立这个名称。这个标出经题,我们看蕅祖的解释:

    标出经题,流通之本。什师顺此方好略,译今题,巧合持名妙行。奘师译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文有详略,义无增减。

    罗什大师知道我们中国人喜欢简「略」,所以翻成「佛说阿弥陀佛经」,配合持名;玄奘大师的另外一个译本,叫「《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文字上「有详略」的不同,「义」理上是没有差别的。

    「流通分」的第一个「劝信流通」,是比较特别的一个情况,在诸经当中。在一般的经典,基本上都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赞叹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很少引证其他的佛也在赞叹这个法门,很少。换句话说,每一尊佛他们在教化众生的时候,其实他们偏重的法门有所不同。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娑婆世界,他能够为实施权,以一佛乘分别说三,讲三乘;其他的佛在他的国土,不一定讲三乘,不一定讲《阿含经》、也不一定讲《方等经》《般若经》,不一定的。每一尊佛在抉择法门的时候,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见地。很少说有一个法门会得到十方诸佛肯定的、每一尊佛都在赞叹这个法门的,非常的少。

    当然这当中有他的理由,蕅益大师后面会解释说:为什么这个法门,不但释迦牟尼佛在他的国土赞叹;六方诸佛都在他的本所住国,出广长舌相,把他无量劫的功德全部现前,以他的德性来保证、来告诫众生:「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个法门的确是有它的特色,蕅益大师他后面会讲出,这个法门之所以被六方诸佛共同赞叹的理由。

    不过这个地方的经文,照着经文的本意,他方佛的赞叹,就是「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下面应该画个冒号,应该画两点,以下的文是诸佛所说的。说什么诚实言呢?「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所以这个地方要加两点,在文义上就比较容易了解。这个是讲到「劝信流通」的第一个「东方」。

    再看第六十四页,「戊二、南方」跟「西方」。我们一般人在读《阿弥陀经》,当然「正宗分」有很多的内容,讲到极乐世界果地的功德、因地的修行。「流通分」的时候,好象都一再的重复──东、南、西、北、下、上;但是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它这个地方都是佛名。换句话说,我们到了「流通分」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要慎重。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所面对的,都是一个我们所归依的境界。我们跟十方诸佛啊,结下一个善缘跟恶缘啊,就在这一念之间。

    所以为什么祖师大德在「流通分」的时候,他要你合掌,他就是提醒你:注意了,你现在面对的是一个佛的境界。你以后往生极乐世界,你亲近十方诸佛,这尊佛对你产生多大的加持力,跟你晚课的在念的时候的心境有关。佛陀是没有意见的,但是你跟一个佛结下好的缘、坏的缘,就在一念之间。所以在那个时候祖师的慈悲,打一梆磬提醒你一下,你下面要面对你所归依的境界,你要注意了。

    怎么使令我们生起恭敬心呢?合掌。因为你下面的──都是你面对你未来,你往生极乐世界以后,你要次第的去亲近这些十方的诸佛。那你在因地的时候栽培,你就有一分的恭敬、一分的善因缘,所以这个地方有这一层的意义。好,我们把南方先念一下:

    戊二、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殿下来自百年后宇晨传奇从末世穿越兽世,她躺赢了大理寺小饭堂美丽的圌山传刚准备分手,完美人生系统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