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的话,那绝对是大错特错,而且非常愚蠢。
胆小的人,往往比胆大的人更懂得保护自己。
杨庆身为超一品一字王,又出镇荥阳,责任很重,权利也很大。
似他这样把持大权的皇室宗亲,受到的关注,也非同小可。平日里对待下属,到可以尽可能的拉拢,可是对那些手握兵权的将领,还是忌讳颇深。李言庆也好,徐世绩也罢,黑石关之战,虎牢关之战都立下了显赫功勋。可杨庆却没有召见他们,甚至连片语只言的慰劳也没有。
其因为何?
就是他那皇室宗亲的身份太过于敏感。
杨广远在江都,洛阳的杨侗也好,长安的杨脩也罢,年纪都不大,镇不住场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庆若是结交将领,而且是战功显赫的将领,无疑会被人怀疑。要知道,江都那位可是出了名的猜忌心重,也是出了名的对手足兄弟心狠手辣。杨庆又怎能不更加谨慎小心?
装出无所作为的模样,其实是杨庆的一种自我保护罢了。
柳周臣此时很好奇,好奇那李基,究竟是什么来历?
由于婚事要从速从简的举行,所以很多风俗习惯,也就能省则省。
可即便如此,言庆还是感到莫名的疲乏。这红白事一向折磨人,在隋唐时期,流程更是繁琐而弄人。
高夫人等人虽说同意简单操持,可她们的简单,也只是相对而已。
按照士昏礼的记载,从订婚到成亲迎娶,共六道程序。下达纳言、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下达纳言,按照郑玄给予的注解就是:先使媒妁之言。
这一道程序,早在四年前就已经完成,所以无需重复;而后问名、纳吉,也就是采生辰八字相配合。四年前,这件事早已经做过,自然也省却了一个麻烦。纳徵,则是指交换彩礼,而后请期,敲定婚期。
李言庆应该感到庆幸,很多事情,他此前都已经做过。
至于请期,则相对简单一些。
让赵希谯出面,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勿论高夫人还是裴仁基,都没有表示异议。
如此一来,剩下的也仅是亲迎这最后一道环节了!
可就是这最后一道环节,也让李言庆感到头疼。
随着婚期日益临近,言庆也就变得更加忙碌。三家女儿,早在商定婚期之后,就全部搬到了毫丘坞堡。
而李府,更是张灯结彩,以示喜庆。
巩县人也非常热情的参与其中。他们清理街道,把巩县县城装扮的格外整洁。就连那城门楼上,也悬挂出一道道红色的条幅。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李言庆的感激和尊重。
巩县的李无敌要成亲了!
大名鼎鼎的鹅公子,半缘君,要成亲了……
拖着疲乏的身子,李言庆在天黑后,回到了家中。
两头一人多高,体态极为雄壮的獒犬立刻跑过来,围着李言庆直打转。四眼和细腰如今已有了后代,是六只与它们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