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来不会轻视一部电影的内容。
一部爆米花电影也不难做到叫好卖座的效果,但走出电影院,那些电影也只能算作一部电影,它不会为你的人生和思维带来什么影响,而是一场闲暇的消遣。
人生苦短,温儁并不希望把自己的生命浪费在那些让人过目即忘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爆米花电影上。他要做,那就要做到最好。
因此温儁本人也是一个口碑。他从不否认自己也是一个商业片的导演,但在商业片的中间,也有很多加入文艺色彩的空间。在过瘾的打斗途中,也能有让你看不懂丶让你思考的地方。
徐良的电影同样也是以商业元素主导,再在能够修补的空间中填上文艺的颜色。像是那些蝴蝶丶那些不起眼的背景道具等等,都是透过一些不起眼得可以忽略的细微之处向观众传达着他想传达的信息。
而温儁与徐良最大的区别在於后者的那些提示都是很细很碎,你不喜欢可以忽略,同样也能享受到一场视觉盛宴。但温儁的则不然,他会无限放大那些提示,甚至很突兀地在一个大学教授的房间内放上神佛像,喻示着某种信仰。你不能无视那些提示,而他会带领你去参透他们。
看完温儁的电影,观众会觉得自己脑部进行了一场很耗力的运动,但那种脑部活动的过程却会让人觉得好爽。
叶怀看上这部戏,固然是剧本本身就有可取之处,与温儁的渊源也算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女主角的遴选方式--公开试镜。
公开遴选,意味着任何演员只要性别适合形象适合皆可以参与竞逐。当然也有打着遴选的旗号吸引大众注意,实际上却有了内定人选的例子。但以温儁的心高气傲却是不会做这种事。
在那样的遴选中,比起名气与人气,实力才是大家更为看重的东西。而夏涵正正很需要这样的机会。叶怀从不怀疑她的实力,只是需要时间来肯定。
但她很急切地想证明自己,证明她也能与他并肩,因此慢慢地透过一部部作品来往上爬的方式已经不适合她了,她需要一炮而红,需要别出心裁的大作品来成为她的代表作,晋升到真正的一线女星之列。
“我喜欢这个故事。”叶怀把剧本放到夏涵的手里,“其实男主角之一的方博文是卧底,警方多年前就把方博文插/进社团里,但碰巧在潜伏期间因方博文的出色表现和高等学历,他又被社团的老大看上被吩咐进警队做卧底。他成为了一个双面间谍,每天游走在极度精神紧绷的钢线上。
“几年的潜伏,他拥有了双重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