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点就是冬天在走廊上太冷。
不过这些都难不住聪明的东方人,在中国北方和朝鲜,人们在走廊上面加了墙和窗,可以挡住风雪。
赫鲁晓夫很得意的宣称:“我们苏联已经实现了共产主义,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房子了,所以这种楼房,是共产主义楼房!”
结果朝鲜也模仿苏联赫鲁晓夫时代,修建了大批筒子楼。
可是呢,自从赫鲁晓夫下台后,勃列日涅夫上台,筒子楼就已经过时了,苏联又开始大兴土木,建设勃列日涅夫楼。
勃列日涅夫楼,对于现在的(现实中的,指的大部分读者)中国人其实都非常熟悉,就是八九十年代,中国修建的那些套房,一套房子大约五十到九十平方米,没有电梯,一个楼梯道上来是两间到三间房子,套间里面有独立的厨卫,以两居室到三居室为多,带开放式阳台。真实历史上,八十年代以后,勃列日涅夫楼大量引进中国。
很多中国老百姓现在居住的,还是勃列日涅夫楼,当时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很多家庭分到了新房子,他们欢天喜地的搬出了破旧的平房,搬出了陈旧不堪的筒子楼,搬进了有自己隐私,有自己空间的套房。
勃列日涅夫楼有自己的卫生间和厨房,有客厅,居住起来明显舒服了很多。
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纪,很多中国人住的这些老房子,经过装修之后,里面还是很舒服的,当然和新的小区是不能相比了。
还有一种叫勃列日涅夫大楼,那是楼层比较高,有十几层到二十多层,增加了电梯,一个楼梯道或者一个电梯上去,每个单元有四套或者五套,或者六套房子,里面的布置格局,和不带电梯的,五到六层的勃列日涅夫楼几乎一样。
苏联人都已经住上更先进的勃列日涅夫楼,或者勃列日涅夫大楼了,就连中国的上海北京等地,也盖起了不少勃列日涅夫楼和勃列日涅夫大楼,可是朝鲜人仍然以居住在筒子楼里面为自豪,而且还是平壤人!这个明显又差了一个档次。
刘刚看着筒子楼,脸上带着一丝微笑。
金格植看出来刘刚是对筒子楼感觉很不屑吧,于是笑着说道:“我们朝鲜,虽然比不过苏联老大哥,也比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