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的第三日,陈越一大早就被娘亲邱芸从被窝里叫起来。
宋代的元宵赏灯持续五天,即使没有第一晚上那般有两场大型的文会烘托出华丽的气氛,之后的四日也依然会有各种丰富多彩的表演以及各种小规模的文人聚会,到晚间各种彩灯依然会绽放出亮如白昼的五光十色,热闹繁华不会稍减。
经过一天的扩散与消化,陈越元宵当晚所作的《青玉案》已经随着节日人流表演的密集,配上程伯伦气势汹汹到西湖文会的“踢馆”行为,以远超平日的速度传播开去,已经成了街头巷尾最常见的谈资,诗词这种这个时代最受追捧的艺术加上群众喜闻乐见的八卦轶事,恐怕不想出名都难。
在陈越的名字迅速地进入人们眼帘的同时,程立、陈羽甚至包括受前者所累的郑安、汤峪湖、张玉之也都被作为鲜明的对比。
对于陈越的质疑自然也会随之而来,不过这两天他都在家中没有出去,外面的质疑还没有影响到他。昨天的家宴家中人对他其实也不无疑问,刚拿书法来试探,就被陈越用鬼神之事顶了回去,后面的话也就不好问出口,至于有几人是真的相信,他也管不了了。
陈越不情不愿地爬起来洗漱完毕,邱芸又走了过来:“今日与我一起去东华寺上香,”左右看了看,见纤儿端了脸盆走出去,又问道:“尚文你和娘说说,前日那首词是不是你写的?起初我只是觉着写的好,这两天竟然听你爹说杭州城里还没有出过能比的过的元宵词,这怎么可能?”
陈越擦干脸上的水渍,头疼的挠了挠脑袋。
“梦里人教的,听他吟过几首,就记下了。”
纤儿倒完水回来,听到前面的话,以为少爷是不好开口说词是为她写的才这般说,一时脸颊微微发烫,红着脸低头站到一边。
邱芸见他还是这套说辞,赏了他一个爆栗,也不知是该信还是不该信,也不想在这时候刨根问底,于是便催促道:“快些整理一下衣服,吃了早饭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