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供养佛教圣物等,这都充分表现出仁宗对佛教崇尚的一面。此外,宋仁宗还在整饰寺院、支持译经入藏、礼遇僧人等方面对佛教表示尊崇。
各种文人雅士豪商富贾与寺庙的来往也颇为频繁,法光与此类人的接触也颇多,对于赠礼一事也能够泰然处之,虽然这笔钱给他个人的话确实算是一笔巨款,不过既然对对方有救命之恩,也就受之若饴了。
上香一事处理完毕,几人相互交谈片刻,法光将他们请到厢房中休息,又安排了茶点蔬果。本来作为知客僧他到这里就该下去接待其他客人了,不过邱芸出手大方,一次捐给寺院十贯钱不说,还私下又赠给他十贯,怎么算都是寺中的贵客,便就一直陪侍在一旁。
陈越对法光很有好感,兼之又有救过自己这一层关系,对他也就亲近起来,法光应答对话都甚为得体,不过毕竟才认识不久,旁边还有老娘在旁盯着,陈越也没有深谈的打算,就找了个由头独自出门去透透气。
东华寺在城外不远,占地不算很大,不过装饰得倒也精致,几道不高的院墙将之分隔成几块。
杭州想来文风鼎盛,文人骚客数不胜数,东华寺平日的香火也算是颇为旺盛,在偏远的墙角,或者其他离主殿远一点的地方,有专供游人题诗的笔墨,算是吸引游人的一项“娱乐”。
四周的墙壁上密密麻麻地题着无数的诗词律句,比之后世的“某某某到此一游”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地方白色粉末层层叠叠,显见是已经用石灰刷过几遍将原先的“涂鸦”盖掉了。
陈越双手被在身后,饶有兴致地欣赏墙上的诗句,有时也能从其中找出几句佳句来,若是有整首都能保持相当水准的,大多有白幔盖着,免得被人在其上涂写损毁。
当然,绝大多数的诗句就连陈越的水准看来也实在有些惨不忍睹,估计都是一些游人附庸风雅的东施效颦,有的甚至语句都无法读的通顺,连打油诗都称不上,更不要说张牙舞爪的字迹了。
“陈尚文?”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