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龙心大悦,将京卫营交给他掌管不说,还大力提拔他推荐的人才,在朝堂之上议事时,对他这方的提议同样给予大力支持。一时间,朝堂之上又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势,不同的是,这回占上风的不再是翌德亲王嬴昭。
赵婠离开之后,嬴昭的才能终于破冰而出,就算没有赵婠的扶持,他照样能灵活得体地与那些老奸巨滑的朝臣周旋。虽然随着仙人的驾临,有些墙头草又倒向了对方,但是在他的努力之下,之前被赵婠营造出的翌德府圈子那些身为中流砥柱的文武将领仍然坚定的站在了他这边。
嬴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这些心中也许还存有犹疑的大臣们证明了,他不是躲在姐姐裙摆后的窝囊废。他有能力也有手腕保住自己手边的东西,哪怕受到双重压迫,他也能挺直了腰杆,毫不畏惧地迎接挑战。以前没有机会,现在他将自己的未来牢牢握在了手中。
甚至可以说,现在翌德府圈中人较之以往的向心力更强了。大秦的未来终究靠的还是姓嬴的男人,而非不姓嬴的女人。无论是清平公主还是赵婠,她们能有莫大的从龙之功,却永远也不会是坐上龙椅的那个人。
皇帝病重那些时日,可以说嬴昭是众皇子公主重臣亲贵之中被呵斥责骂次数最多的那个。大家伙心里雪亮,这是皇帝将对赵婠的不满尽数发泄在了他身上。
而嬴昭的表现就连端贤亲王嬴显私底下也承认,没有哪个人能做得比他更好。任打任骂,任劳任怨,没有丝毫怨言。绝非在表面作秀给众人看,嬴昭对皇帝病情的担忧完完全全发自于内心,没有半分作伪。
皇帝骂得再难听,他只充耳不闻。有时候皇帝使性子不肯吃药,他干脆自己挽袖子上前,或是柔言软语相劝,或是疾声厉色相激,就是要逼得皇帝服下药去。
有人劝嬴昭不要做的太过,以免被人非议不孝,毕竟他的态度明面上看起来对皇帝实在有些不敬,但他却异常执著的坚持自己的作法。并且对众人言道,只要父皇能好起来,他就算让不明真相的天下人指着脊梁痛骂也在所不惜。
不管嬴昭此举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皇帝清醒过后,也会想起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对嬴昭自然而然生出歉疚之心。尤其是有一次头疼得狠了,在嬴昭喂药时,竟然拿枕旁的金玉如意使劲地砸了他一记,嬴昭当场就头破血流,他却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