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场堪怜。
因册封太子之前,皇帝会派人在全国各处宣诏并祭拜四方鬼神,也会郑重其事地以国书告之于邻国。故而在册封当日,还会有从乡间特意请来的民间耆老、邻国使臣以及宝刹名观中的僧道前来观礼。
这就是为什么册立太子的典礼都要在圣旨确认了太子人选之后数月才正式举行的原因。要准备如此隆重的典礼一应物事,要重新建造册宝亭,要通知境内百姓,要告之于邻国,这些观礼的人要跋山涉水来到京城,尽皆需要宽裕的时间。
大秦前两次册立太子,都是这么做的。唯独此次大不如前,简直寒酸简陋得让人伤心。
从宣布嬴昭为太子的圣旨下达,到正式举行典礼,时间是如此短促。别的物事就不说了,将就而已。册宝亭干脆就是以前皇宫被大仙儿毁了后残余的半座凉亭,东拼西凑修葺填补一番草草而成。
要知道册宝亭内将会放置装了皇太子金册与宝玺的玉匣,得抬进太子东宫,成为皇太子地位的表征。往次光建造册宝亭就要请内廷司的匠人精雕细刻近两月才行。瞧瞧这座,那明显对不上号的新旧相夹颜色与象征着皇太子的团龙祥云等制式装饰胡乱凑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别扭。
原本的礼仪是,等皇帝就座,百官就位之后,由赞礼官引导皇太子行礼。而后由承制官向皇帝跪着承制请求典礼正式进行,再由宣制官宣布册某某人为皇太子。
之后行册礼,四位宝官此时就要派上大用场。先由捧册官在册案前捧皇太子金册交予读册官,读册官宣读完册书之后再将金册交给授册官。
授册官一般都会由内阁辅政大臣之首担任,他将把金册授予皇太子。皇太子接过金册,表明接受册立,而后将金册交给身旁的受册官。宝玺同样按照此等礼仪规程授给皇太子。
金册宝玺最后将放入册宝亭内的玉匣之中,而册宝亭在仪仗鼓吹和百官欢送下被抬入东宫。皇太子拜过皇后,正式成为皇太子,接下来就是到皇家太庙拜谒敬告祖宗。
嬴昭的皇太子册立典礼,四位宝官踪影皆无,放有皇太子金册和宝玺的册案与宝案旁边空空荡荡,连个宫人也没有。
至于特意请来观礼见证储君诞生的乡间耆老、邻国使臣、高僧高道更是半个也见不着,就连文武百官的人数都没有大朝会时的多。仪仗是不少,可惜那些旗幡什么的都现了旧色,根本不是重新作出来的新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