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报相寻事可哀、谁从因地识轮回
话说张明自突厥逃回来后,呆在家中已经三月有余。这次他能够死里逃生,确实深感幸运,庆幸他当初创立了军统。从此次营救任务来看,军统的运营系统也渐渐的成熟起来。
现在大宇的环境也算平稳,没有了外敌的入侵后,各方势力又回到了以往逐鹿中原的态势。
张明自回来的路上,也看到了突厥入侵后,关内道百姓的惨状,十余其一都算是乐观的估计了。
冷风萧瑟,身在晋阳与关内道交界处的卢文杰更能深深的体会到关内道百姓的苦难。
关内道与晋阳只隔着一条黄河,但是两地的民生却是天差地别。关内道的百姓整日里为了口吃食四处奔波,反观紧邻的石州百姓,却是一片安居乐业、欣欣向荣。
卢文杰是个好官,看到关内道百姓的惨状,他心生不忍,特意在关内道与石州的交界处设立了粥棚,接济一些逃难的百姓。
但是如此多的难民,卢文杰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叹息之余也只好求助与太原。
吕清整日里公务繁忙,但还是抽出时间,回复了卢文杰的公文。派了一队衙役,携着五万石粮食运往了石州。
五万石粮食看起来不多,但是也到了吕清能力的极限了,毕竟整个晋阳百姓的税赋并不高,太原府的存粮除了供给各处官员的俸禄与军队外,所余粮食也没有多少了。
卢文杰自然也晓得吕清的难处,就五万石粮食,能救多少救多少罢!
自从卢文杰在关内道与石州交界处搭上粥棚后,整个关内道的百姓都朝着这里涌来,也有许多关内道的百姓因向往石州百姓安定的生活,纷纷涌入了晋阳。
这下可忙坏了卢文杰,这几十万关内道的百姓入了石州后,如何安置成了一个大问题。
别看他们只是些普通百姓,若是一直饿着肚子无事可做,非常有可能在晋阳实施不法之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