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原贞这些年……不易啊。”
内阁之中,杨溥放下浙江传上来的奏疏,苍老的脸上,皱纹似乎都在这一刻更深了一些,奏疏的内容不是杨尚荆那点儿事,最主要的还是最近浙江为了防备倭寇和流民矿贼的一些具体措施,那才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儿,杨尚荆那点儿军功最多算保境安民,还是不够看的。
杨溥这一句感慨,涉及到当年的一段儿公案,正统初年,于谦巡抚河南、山西,挂的是兵部右侍郎的官职,位置却在两省三司之上,本来这也没什么,江湖规矩嘛,谁被中枢大佬扶持着出去刷声望的时候都这么配的,可是出事儿就出在他回京的时候,当时要升他兵部左侍郎,然后按着功绩划几年水直接上兵部尚书,兼不兼内阁学士再说。
本来外朝的大佬们算计的都挺不错的,于谦自己也给力,这事儿百分之百是能成的,毕竟于谦是官宦世家,自己人嘛,然而这个世界上就总有不科学的事儿,就比如阉党们找点儿幺蛾子啥的。
当时已经领上二品俸禄、江湖地位比起真正的六部尚书没差多少的于谦觉得自己无敌了,就举荐两个人接任自己的位置,其中一个就是当时的河南参议孙瑀孙原贞,选贤举能嘛,本来也算不上啥,可是当时的通政使李锡为了靠近王振集团,没派什么小弟出来点炮,正三品的大佬自己下场肉搏,一个“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带”的阴谋论,加上王振扇了一点儿阴风,直接就把外朝全体干蒙了。
毕竟浓眉大眼的银台左通政突然背叛革命了,这是谁都想不到的事情,别说于谦自己了,连带着三杨为首的文官、英国公成国公为首的武将,全都蒙蔽了,就这么个当口上,于谦直接被扔进大牢里,等着秋后问斩,被拐带到孙原贞……自然也没落到好。
要不是这事儿涉及到整个外朝的脸面,一帮国公级别的武将都跟着急了,大家又是联络河南江西的地方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