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士大夫们敬鬼神而远之,这是圣人的说法,然而落到这种事儿上……那不是谁信谁傻逼么?但是王振指使了,是冤案也要做成铁案,就当时都察院那种陈镒王文一起给王振下跪的态势,谁敢装逼?
虽说士大夫们闲着没事儿也喜欢弄点儿十来岁的小娘爽爽,但是涉及到了立法问题,就可以拿出来大做文章了,所以外朝的某些大佬想着借着这个机会来个翻盘,顺着王山这条线直接把王振存在的合法性否决掉,顺路断了王振的党羽的。
这套路就和杨尚荆给了郭淮一拳,砸在了郭淮的喉咙上,其实是扇在了金英、乃至整个内廷的脸上一样,掀起来的风暴足够让王振有一顿好果子吃了,而且时任大理寺少卿的薛瑄薛德温吧,清直,属于眼里揉不得沙子的那种人,所以也敢为先锋,就追着往下查案子。
然而薛瑄是王振的同乡,进京之前,就是山东的提学佥事,没有什么太多的根底,他就有个名儿有个官职,比起杨尚荆这种没名儿、但是有根底的要惨得多,所以当真正发动的时候,右都御史陈镒等三法司的大佬纷纷选择了沉默,王文干脆就叛变了革命。
毕竟他这种突然进京的官儿,和外朝的大佬们算不上“自己人”。
于是薛瑄就悲剧了,差点儿就掉了脑袋,要不是因为儿子杨稷,宅在家里修仙的杨士奇和在朝中勉力支撑的杨溥等人算了笔账,觉着他要是死了外朝就更没有翻本的希望,让王伟这个做侍郎的带头上书抗辩,只怕他当即就掉了脑袋了。
(别信百度百科啊,千万别信,要不是老衲翻了翻纪事本末,只怕也得跟着百科的套路,把事儿写到正统六年去,而且王伟是侍郎,不是兵部尚书,兵部尚书特么是王骥和徐晞,正统六年的时候兵部尚书叫柴车,例行吐槽,例行吐槽)
可以说,薛瑄这个王振的老乡,已经算是王振心里的一块病了,这么个时候,外朝就突然把薛瑄翻出来了,要给他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