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这帮倭寇的本质上,是南朝失势的贵族,本身的数量就占不了整个日本贵族的一半儿,总共能有多少人?
所以每次出动劫掠,自然是真倭之中掺杂假倭了,这假倭,大多都是大明朝沿海地区被裹挟的,或者是自己活不下去的穷棒子,战斗力自然堪忧。
周乐展沉默了一下,略略计算,然后说道:“沿海各卫所,在倭寇之中安插的内应,也不是没有,只不过大多受不到甚么重用,接触不到核心的机密,故此每次劫掠,沿海各卫所收到的消息大多滞后。”
每个卫所都在安插探子,但是每个卫所之间的联络渠道很是匮乏,焦宏当年来浙江备倭的时候,可不是把沿海的十九个卫所划分成三部分这么简单的事儿,最重要的是信息渠道的整合问题,所以正统四年之后,得益于消息的及时,大明朝就再也没有卫所被倭寇大部队攻陷了的事儿了。
只不过小股的倭寇,对沿海平民的劫掠,却是没办法及时制止。
倭寇可是日本贵族,久仰中华文化,别的学没学会不好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条却是能学的贼溜,那些个探子打探不到什么核心机密,也都在情理之中。
顿了顿,周乐展接着说道:“正统四年之后,如这般杀官灭衙,而后长驱直入的战例,终究还是少数,也是大事,便是卫所的探子入不得倭寇之核心,却也能事前听到些风声,只是看这战事,事发突然,想必这倭寇,带的都是些精锐。”
沿海的巡检司,可不是县衙里面的巡检司,装备齐全,训练嘛,也算是跟得上,能够无声无息地端掉一个巡检司,然后长驱直入的倭寇部队,必然不会是什么垃圾,肯定是精锐了,只不过话说回来,精锐归精锐,却也不会是全部由日本南朝贵族组成的精锐。
“依着以往的战例来看,乍浦守御千户所的千户只是肩头中箭,这真倭的比例虽高,却也不会超过三成,否则以这千户的亲兵,定然难以抵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