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隆万盛世 > 889重臣反对

889重臣反对

    北京,皇城,内阁。

    “工部奏疏看过了吧,也不知道这次潘季驯治水,漕运能维持多长时间。”

    殷士谵来到魏广德值房里聊天,不由得说起这两天刚处理过的奏疏。

    隆庆四年起任潘季驯为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提督军务,潘任职后,亲自踏勘,提出疏浚黄河故道的治河方案。

    为此,潘季驯亲自督率五万民工,疏浚睢宁题头湾以下正河八十余里,沿河筑堤三万余丈,塞决口十一处,畅通了漕运。

    工程完工,工部自然第一时间把潘季驯的奏疏报了上来。

    毕竟,漕运的关系太大了。

    自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京杭大运河一直都承担着繁重的南粮北调工作,江南的税银也是通过大运河输往京城。

    去年的漕运断绝,差点就让大明帝国财政彻底崩溃,特别是年底发放年俸的钞关也因为漕运断航没了进项,自然交不出多少税银。

    “唉,只希望这两年可千万别再有大洪水就好,这次工部和户部是真把库藏都搜刮干净了。”

    魏广德开口说道。

    再次治水,出银子的不仅是工部,户部也是完全被掏空。

    “如果这次大同能谈成,倒是可以缓解我大明财政的危机。”

    殷士谵忽然把话题转回到朝堂之上。

    这两天,内阁已经查阅了嘉靖十八年前后财政对军费的支出。

    嘉靖十八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分界点,此前俺答汗还在为统一蒙古而战,所以并没有对大明边镇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而此时的大明朝廷,每年拨给边镇的军饷是八十余万两白银。

    但是自此以后,俺答汗连续派出使者请求互市被拒,双方关系紧张起,战事频发,朝廷对边镇的军饷拨付就暴增到一百八十余万两,甚至在嘉靖二十九年支出超过二百万两。

    大明朝廷一年收到的税银是多少?

    大致在二百八十万两上下,也就是说朝廷银钱七成支出被用于军事开支。

    再有国内南方剿倭和各种平叛、治水、救灾等,直接耗尽户部老库储银,而解决宗室禄米则是从南方调来的粮赋支应,才让帝国运转维持到现在。

    此时,内阁阁臣们都无比希望尽快得到大同的好消息,只要能结束和蒙古人的对峙,朝廷对军事支出就能大减,缓出至少百万两银子解决其他问题。

    “科道那边已经开始上奏了,压又不好压,真是麻烦。”

    听到殷士谵说起此事,魏广德不由得郁闷说道,“郭乾人还没到京城,奏疏就已经递送上来了,有他这个大员带头反对,那些人跳的更欢了。”

    他们这些阁臣在科道里也有一些人,可现在爆出来的消息,整个科道几乎是一边倒的反对和谈,少数支持的声音直接被淹没在反对声浪中。

    即便他们已经和科道言官私下见过几次,可依旧无法说服他们。

    如果只是科道反对,毕竟他们虽然会咬人,可毕竟品级太低,还可以无视他们。

    只要皇帝不支持,这样的奏疏其实一点用也没有,因为内阁里没有一个人支持他们的意见。

    而在此之前,因为有阁臣们私下里的表态,所以朝廷里三品以上官员都没有为此事>>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师姐饶命,我真是小趴菜庶子无为(科举)阴影帝国九零:假千金八个哥哥都是龙傲天快穿以后,她马甲掉了一地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