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目标是澎湖,一切以消灭盘踞在澎湖的倭寇为首任。
在当下,浙江刚刚遭遇了倭寇袭击,虽然这股倭寇即将被他们消灭,可朝廷上对此肯定也会施以雷霆手段,主要就看朝中大人们是否有取东番之心。
元、明时期,随着移民日益增多,设置了巡检司,不过大明对此地一直疏于管理,特别是明初倭乱,为了施行海禁,将澎湖人口迁回福建,撤销了澎湖巡检司。
而之后的历史,其实多少也证明了朱元璋对此的见解其实是有道理的,朱棣登基后,就违背祖训,攻打了安南。
只是海禁以后,人大多已经撤回。
如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杀害夷人,焚其宫室,俘虏男女数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
是的,东番岛上是有人的,只不过不接触怎么可能知道他们是倭寇还是原住民。
去东番岛教书,学生自然是东番岛上的军户和原住民子弟。
如果朝廷想要对东番岛出手,则就会利用他们的奏疏上表述东番以被倭寇盘踞的理由,出兵东番。
若是东番岛被佛郎机人占据,对我大明似是不利。”
说直白点,东番岛虽然大,可都是为开发的土地,朝廷真去了那里,必然要投入精力进行开发,资源就是海量的投入而见不到半点效益。
最近,魏广德的工作已经是联络礼部和兵部,筹备献俘大典。
“东番,这个其实福建那边也大概知道情况,只是碍于大海阻隔,不便派人监管。
但是,真正阻止大明军队登岛的原因,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的十五个不征之国中就有小琉球的名字,也就是此地不纳入大明。
同时,还可招募天下举子赴东番岛教化百姓,可以五年为限,五年后回朝以上等补录朝官。”
张居正其实也是很纠结的,上次想着开疆拓土,结果引来数千人被王杲部屠戮的消息。
众将官齐齐应诺。
经过多年开发,此地森林已经大多被开荒,林木资源已经枯竭。
东番岛距离福建太近,可朝发夕至,而据我们所知,岛上并无王权体统,至于无知乡民存在。
好在上月辽东发来捷报,王杲就缚,已经被押往京城。
可朝廷诏书一旦发布,朝臣可不是瞎子,特别是翰林院里的人,他们必然会百般反对。
但是由于安南远离中原,最后还是走向了独立,成为了今天的越南。
南洋水师东行,向着大海而去。
既然东番岛上有人生活,又没有王法体统,只是无知乡民,自然该感受到圣人教诲,学会礼仪尊卑。
当然不是,他们知道的更早,甚至在洪武朝就已经知晓情况。
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又着重强调东番没有政权,虽然地广人稀,不便管理,但朝廷可在东番岛南北建立卫所,迁移卫所军户过去。
至于迁移卫所,可徐徐图之,以浙闽各挑选一卫所东迁,之后则是从南直隶和浙江各转移一船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