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隆万盛世 > 550不存在的三卫

550不存在的三卫

的土著民族首领,并举荐其成为当地士官。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同时还保证了中央王朝在少数民族地方的统治。

    而“蒙夷参治”的治理策略就是“土官制度”的前身,在那时,元朝将全国的各类官员统一分成两大类——“土官”和“流官”。

    在行省和宣慰司这两级中,主要以流官为主、土官为辅,而在路及路以下的级别则广泛举荐土官。

    除此之外,元朝还给予土官一些特殊优待。只要官员们对朝廷忠诚不二,便允许他们长久统治区域,还可以世袭官职。

    明朝采用“恩抚”政策,“威德兼施”,使得明朝最终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支持,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

    当然,这么做也是有皇帝自己的思考。

    明朝皇帝们长期主张“守在四夷”的治边思想,对西南地区的管理以“守”为其核心,以元为鉴,反对以西南边疆为依托实行军事扩张的做法。

    这种治边思想明显受到汉唐以来传统民族思想的影响,但更多的是着眼于明朝所面临的现实情况。

    明太祖就时常劝诫大臣和自己的子孙,不要对西南地区使用武力,明太祖认为“蛮夷”所在之地大都偏远荒野,远征西南劳民伤财,即使征服了也得不到太多益处。

    他的这些思想,自然也被之后的子孙所接受,亦如他们为了减少军费开支,轻易就决定放弃奴儿干都司一样。

    只派出官员定期前往那里进行例行巡视,却对当地不闻不问。

    在奴儿干都司明军撤退之时,本就数量极少的汉人也随着明军南撤,退回到辽东地区。

    不过,明朝在西南可不是一味执行土官制度的。

    受明朝重点防御北方少数民族政策的影响,在西南民族地区便尽量使用怀柔之法,为的是避免激起西南少数民族的反抗,稳定西南少数民族。

    因此,明朝在西南民族地区的军政治理大多是温和的、稳妥的,很少采取激进的措施。

    但是,因为明朝在西南民族地区防守策略下的权宜之计,一旦找到时机,明朝便会进行改土归流。

    明朝中后期,明朝对西南的有些土司进行了改流,但明朝的改土归流措施也是相当温和的,如果改土归流后引起当地少数民族的叛乱,明朝会再次改回土官。

    明朝并未采取强制措施在西南民族地区推行流官,而是尽量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以温和、稳妥的方式推行改土归流。

    这也是为什么明朝中后期,西南叛乱频发的根本原因。

    明朝对西南民族地区的军政治理目标一直都很明确,那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维护明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地位。

    明政府所施行的民族政策,自始至终都是服务于这一目的。

    而现在魏广德想要做的,就是在奴儿干都司也推行,这是从根本上否定以前几位皇帝在辽东问题上做出的决定,特别是汉人大量收缩回到辽东,在奴儿干都司几乎已经没什么人的情况下。

    这样的改变,要想在嘉靖>>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四合院:许大茂的逆袭烈火南明二十年青史谜踪:华夏千古奇案集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开局被女土匪看中,我占山为王召唤华夏英灵后,我在异世嘎嘎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