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绰号叫寄奴哥的大汉,本名刘裕,乃是东晋末京口人士,自幼父母双亡,由继母一手拉扯长大,曾经因为家里太过贫穷,母亲又因为难产而死,一度被父亲送到了舅母家,甚至落得了个寄奴的外号。
五岁左右的时候,小刘裕总算被父亲接回了家,当然,这得归功于父亲后来续弦的继母萧氏心地善良,主动提出接刘裕回家,但很快,刘裕的父亲也因为劳累而死。
大概是老天也不愿意看到刘裕如此悲惨,让他从小就天生神力,好斗凶悍,连这以民风强悍的京口人也为之侧目,很多从小嘲笑他的孩子,都在他的拳头之下,成了伤残级别不等的人士,缺牙的,断鼻梁的,比比皆是。
也正因此,在这个拳头即是王道的乱世中,他被朝廷擢为里正,更是因为其黑白两道通吃的豪侠气质,被家乡父老尊称一声寄奴哥,而今天,新任刺史即将上任,作为蒜山乡里正的刘裕,按例,也要进城去拜见一下新任的刺史,当然,这也是因为南兖州作为侨置州,即专门划出一块地方以安置南下流民的地区,其主要区域也不过这京口一地而已,相对而说,本地的几十个里正,几乎就是这位新任刺史所能直接面对的基层吏员了。
刘裕盘算着打完了这捆柴后,就到渡口的集市上卖了,顺便当值,没准,新任刺史使君(汉晋年代大人这个称法几乎没有,叫刺史或郡守等二千石以上的高官一般称使君还会先巡视下最近人流量很大的渡口呢。
另一个农人指着前面的官道说道:“寄奴哥,那边来了一队人马,排场好像不小,一路敲锣打鼓的,还拿着根劳什子节杖,说是天子的,见人就要向这节杖下跪,不跪的有好几个都挨了打,你最好去看看是不是刺史来了。”
刘裕的剑眉轻轻一挑,看向了前方:“我这就去会会他们。”说着,他的脚步加快了。
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