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的票拟,陈锦昀陷入了沉思。<br><br>内阁三位大学士,分别冠以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大学士之衔。<br><br>陈锦昀是武英殿大学士,也就是世人所言之“次辅”。<br><br>然而“首辅”“次辅”一字之差,其中区别可谓是天上地下,尤其在首辅赵玉山深受皇帝信任的情况下。<br><br>他这个次辅,也就只是处理下朝廷庶务,在一些重大施政问题上,他的话语权小得可怜。<br><br>当然,他毕竟是内阁大学士,话语权小也得看跟谁比,反正比六部主官强出许多。<br><br>混到他这个位置上,看问题自然是非常透彻。<br><br>他很清楚,这道奏疏表面是弹劾王培安,实际上是冲着朱景洪去的。<br><br>他更清楚的是,这份奏疏虽是单人署名,但背后肯定聚集了一帮人,且已准备好各种花招发难。<br><br>如果他把这件事压下,那些人肯定会对他发难,直接驳回同样也是这个结果。<br><br>那些言官有多厉害,陈锦昀心里非常清楚。<br><br>当然他怕的不是这些人,而是其背后的太子或睿王,亦或者两者都有。<br><br>因为不喜朱景洪,所以在看到弹章后,陈锦昀没多想就写下了票拟。<br><br>客观来说,无论是让刑部都察院去查证,还是让王培安停职待参,都符合处置此时事的惯例。<br><br>但是陈锦昀格外谨慎,还是担心因此惹上麻烦,尤其是被下面裹挟着,被迫成为这件事的“领头人”。<br><br>他也是从翰林院、御史言官、封疆大吏一路升上来的,下面人那些个把戏他再清楚不过。<br><br>此刻重新审视这件事,便让他有将票拟撕掉的念头。<br><br>可他想了想,又觉得这样不太妥,一则得罪太子睿王,二则也不合他本心。<br><br>太子睿王谁继位,对他来说都无所谓,但唯独不能是朱景洪。<br><br>原因在于,朱景洪本人对赵玉山的支持,这一点陈锦昀早就知道。<br><br>这里所谓的支持,不是说支持赵玉山做首辅,而是因为朱景洪支持清丈的政策。<br><br>支持其实也无所谓,朱景洪上位最要命的地方在于,他是真有能力去推动这个事。<br><br>他赵玉山家里那么多土地,他或许可以高风亮节,可他的同僚同乡、他的门生故旧、他的家人亲属……这些人可不愿意清丈,都指着他去对抗“苛政”。<br><br>此事既然不能压,又不能明着支持,他就只能选择折中。<br><br>收起票拟,将其折好藏入袖中,陈锦昀拿着奏本出了值房,来到了另一侧的值班房。<br><br>里面是文渊阁大学士郑志清,也就是世人所谓的“三辅”。<br><br>“郑兄,在忙何事?”<br><br>三辅郑志情正在看奏报,阁老们除了通过票拟往下派任务,还得时刻监督下派的差事。<br><br>有些事能迅速办完,有些事却要十天半个,乃至于更长时间才能见效,所以就需要有人压着。<br><br>“唉……上个月的弹药,工部已完成生产,前些日子说几个作坊坏了,正在检修……”<br><br>郑志清絮絮叨叨说着,他整个人看起来随和从容,甚至能看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意味。<br><br>听郑志清说完,陈锦昀方上前去,坐在了客位椅子上,说道:“往后仗打起来了,事情只会更多!”<br><br>眼下西北消息还没传回,他们不知已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