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众将领,朱景洪到了军阵前,首先站在了东西侧第一个方阵。<br><br>这便是新训第一卫,且临时指挥使朱景洪还认得。<br><br>“李……成勇,对吧?”<br><br>“臣耀武中卫右都参将李成勇,拜见殿下!”<br><br>李成勇站在方阵第一,其身后是几名千户。<br><br>这位去年在天山作战获胜后,接受检阅时提了一摊子酒,给朱景洪留下了极深的印象。<br><br>那时李成勇任千总,在年初他已被提拔为京营参将,新训开始后被临时调过来,任新兵卫的指挥使。<br><br>示意李成勇起身后,朱景洪笑问道:“今日没带酒来?”<br><br>李成勇微微勾着腰,答道:“殿下,昔日轻浮孟浪,事后想来……臣仍觉羞愧!”<br><br>朱景洪平静答道:“英雄豪杰,敢作敢为……又有何羞耻!”<br><br>“只是得注意场合,我倒希望所有将领们,始终保有赤子之心,如此才能更好为朝廷立功,为陛下分忧!”<br><br>在高位上待久了,在这种正式场合,朱景洪出口就是老干部语调。<br><br>穿越过来已有七年,他今年不过二十三岁,但里里外外都已经变了。<br><br>“殿下教诲,臣当谨记于心!”李成勇再度叩拜。<br><br>而周围的一众将领,也纷纷出言附和。<br><br>随后,朱景洪带着一众将领,徐徐通过了军阵前方。<br><br>“恭祝殿下,长寿安康!”<br><br>“恭祝殿下,长寿安康!”<br><br>“恭祝殿下,长寿安康!”<br><br>现场的呐喊声直冲云霄,所有参与训练的士兵们,都用最大的声音喊了出来。<br><br>朱景洪有多重身份,但在军队之中无异于神,士兵们对他是无比崇敬,所以当朱景洪经过面前时,他们的声音也就会越大,<br><br>没办法,这六七年来的所有大仗,大明朝所取得的一系列战果,全都是他这位襄王一力促成,他的威望已是仅次于皇帝。<br><br>这边检阅的事才搞完,朱景洪本打算在军营与众将共用午饭,却有宦官来跟他传了消息说朝中有大变,首辅赵玉山请他赶紧回去。<br><br>出于避嫌的缘故,朱景洪与文官极少联系,与六部堂官及以上几乎没来往,更不要说是首辅赵玉山了。<br><br>当然,赵玉山也从未私下跟他来往,二者间在这方面很有默契。<br><br>眼下赵玉山竟直接给他传信,可见事态已是非常之紧急,于是朱景洪也顾不得其他,辞别众将后便往皇城赶去。<br><br>路上经过细细询问,他才知道怎么回事,原来是皇帝要杀次辅陈锦昀。<br><br>原因其实很简单,近日朝廷内外发生的一系列变故,都有陈锦昀及其门人推动。<br><br>但这话也不全对,应该说是反对朝廷新政的人,都主动聚到了陈锦昀旗下。<br><br>甚至向来低调的郑志清,近日也有委婉发言,暗讽当下朝廷压迫过甚,为奸佞之辈肆意秉正。<br><br>上午皇帝召集廷议,本为商讨如何控制局面,说直白些就是避免官员致仕。<br><br>说是商讨,其实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此时说穿了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