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比较常见的害虫。
讲故事的老头呢,自然就是陈三桂了。
所讲的故事,则是在各地都流传甚广的“王莽撵刘秀”。
作为一个老木匠,肚子里的故事装的可不少。
村里别说小娃娃了,连大人们也都喜欢听他讲些稀奇古怪的故事。
在炎热的夏夜,聚上一堆人,有时一讲甚至能讲到将近半夜十二点。
现在稍微往外讲两个,就能把这些小娃娃们打发了。
“富贵,你们来了啊。喜子,快给你富贵叔他们搬凳子去。”
陈三桂早就看到了陈凌等人过来,不过他看那些记者们听得入神,就没有打招呼说话,而是把故事给讲完了,这才招呼他们坐下。
“三桂叔,我们不坐了,真真他们几个说要出来抓鱼,就过来叫上喜子一块去玩。”陈凌笑着说道。
“哦,哦,抓鱼啊,那你们去吧,喜子你去拿上你那鱼篓,你叔又给你编了一个。”
陈三桂倒是很放心喜子跟着陈凌他们,连忙让喜子拿上东西跟着去。
倒是老头口中这个“你叔”,让陈凌下意识皱了皱眉头。
这说的应该是宝栓吧。
宝栓会给喜子编鱼篓?
那真是太阳打西边从来了。
不过他也没有多说什么,等喜子拿好东西,正好要找的小娃娃都在这边听故事,就一起带着他们,就近往大堰塘走去。
大堰塘就在学校附近,周围的鸭子、大鹅啥的喜欢去里边玩水,由于本地全年的雨水较多,塘里连着几十年没干过,里边的鱼虾非常多。
往大堰塘走着,这些年轻的记者们也不闲着,撺掇起王学成,让他帮忙给抓两只蝲蝲蛄,想掰开脑袋看看,中间连接的是不是一根硬刺。
王学成被姑娘们一声声学成大哥叫迷湖了,就打着手电筒顺着墙根去给她们找,蝲蝲蛄喜欢待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晚上还喜欢冲着光飞,如果哪家舍得在院子里开电灯的话,经常有蝲蝲蛄、蟋蟀啥的顺着灯光飞过来,在灯罩周围撞得晕头转向。
所以王学成打着手电筒这么一找,很轻松的就抓到了两只一大一小的蝲蝲蛄,扯开一看,中间还真是有一根硬刺。
“哇,这虫子好神奇,跟故事里讲的一模一样,真的有刺。”
“……蝲蝲蛄,好几个故事哩,你们以前都没听过吗?”王学成问道。
几个男女一起摇头,纷纷说没有。
“王莽撵刘秀的故事也没听过?”
“从历史书上看过,没听过这样的小故事。这样的故事很多吗?”
“这个你让富贵叔给你讲,这个还是他知道的清楚。”
陈凌愣了下,点点头,“是很多啊,光我们本地附近流传的,就数不过来,最出名的是一个王八城,还有一个是黄牛峪,说的是刘秀逃到一处山间,又把马跑死了,最后是被一头牛给救的,等他当了皇帝后,为了纪念救他性命的黄牛,因此赐名黄牛峪。”
“除了黄牛峪,还有地方叫黑虎岭,是说刘秀被一头黑色的老虎救的,反正故事都差不多。”
“这家伙,原来王莽追杀刘秀,中间还有这么多故事呢?”
“就是,这刘秀也是真行,被蝲蝲蛄救了一命,被黄牛救了一命,还被老虎救了一命,走到哪里都被救,肯定都是瞎编的故事。”
“哈哈哈,这倒也不全是瞎编。”
陈凌笑着摇摇头:“老话讲:王莽撵刘秀,处处都有救。跟你这个说的意思差不多。”
“不过这里边也有说道,都说刘秀那是天上的紫微星下凡,他生下来就是要当皇帝的,王莽想杀他,就是杀不死他。”
“最后不就是他当了皇帝嘛。”
“……”
“啊?这,这在以前,竟然还有这个说法吗?”
一时间,这几人都觉得自己这记者白当了,还不如人家一个乡下人懂得多。
“嗨,都是民间传说,当成故事来听就行。”
陈凌摆摆手,一路说着话,这时候,大堰塘就到了。
夜色下的大堰塘,四处蛙鸣,人一接近,用手电筒的光照过去,蛙鸣声顿时戛然而止,只能看到满塘水被轻柔的夜风吹得起皱,泛起一道道细小的涟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