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嘿嘿,瞧好吧,今晚我要一枪打十个。”
“你拉倒吧,土枪易伤人,待会儿你守卡去,别乱开枪。”
“我不用土枪不行了嘛,谁说我用土枪的,我背袋里有好枪。”
“少来,好枪留给我跟富贵,我俩当主力。”
“不行,我主力……”
赵大海和山猫拌着嘴的时候。
小老头就带着人把土枪拿了来。
除了枪,还有填装的铁砂。
其实也就王聚胜和他小舅子,以及王庆忠没枪。
拿三把就行了。
不过土枪的质量不稳定,而且年头也有点久,得挑一挑。
他们挑着枪,试枪。
外边还有人来看稀奇,多是一些妇人抱着娃娃,觉得他们这些外地的生人不常见。
一些没下过山的小娃娃更是睁着大眼睛从上到下的打量他们。
小老头的两个侄子见此,就把门关上。
回来微笑道:“你们先别急,我待会儿带着你们过去,跟猎队的人简单认识一下,不然要抓猎物,就算你们不能跟着猎队一起,山上遇见了之后,打个手势、传个信号了也方便……”
这个考虑挺周到的。
大家就耐下心来,等着把枪挑好。
小老头又拿来一些家伙事:“这是钢叉和猎刀,打大野兽,要准备齐全一点……”
然后跟他两个侄子你一句我一句的说起打‘大野兽’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边说着,一边收拾好东西,送陈凌他们去寨子外头和猎队的人接触。
这里他们苗寨说的所谓大野兽,就是野猪、野牛、野鹿等,野牛说的是秦岭野牛,又叫羚牛。
但更多还是打野猪。
因为这么些年来,很多大型兽类已经绝迹。
能够顽强的生存下来的,也只有野猪了。
“记住,遇到迎头猪不要打。”
“挨了枪子的迎头猪更是看到了就要躲得远远的,这样的猪怒火烧心,见人就红眼,要是躲不及,一下就被顶死了。”
……
三人不厌其烦的说着一些在陈凌看来已经老生常谈的问题。
这是怕陈凌他们不了解这些,心里大意轻视。
毕竟他们这伙子人确实年轻了点。
哪怕带了两条北方的猎狗来赔礼呢,听说话也像是懂猎狗懂打猎的,但是吧,这外边来的人,最不缺嘴皮子厉害的人。
万一就只会动嘴皮子呢?
该交代清楚的事情,还是要交代清楚。
所以说的就多了点。
陈凌他们也耐心听着,没有什么不耐烦的情绪。
之后就是和苗寨的猎队简单认识了一下。
学了几句简单的苗语。
简单了解了下他们的狩猎方式和狩猎习惯。
很多习惯和他们那里差不多。
比如枪不叫枪,刀不叫刀,各类猎物也是都有代称的,用的都是隐语。
野猪就叫‘呀达’。
野羊就叫‘呀冬’……如此种种,外加各种手势。
之后是‘梅筒’、‘草标’。
苗寨这里撵山的人,每个人身上都得带上一个用竹子做的筒哨子,称为梅筒,用于在山上相互之间的联络。
草标,就是用几根茅草打一个结,悬挂在树上、竹竿上、路口、道路中间,是苗寨传递信息的一个标记。
围猎的时候也极常用到。
“跟他们说这么多,有用吗?
这些人,我看不出来哪个是会打猎的,那个胖的都成啥样子了……
要不,咱们以后打到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