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居车国和黄酆国的远征军,都有古今强者压阵。
再则是,黄酆国背叛十三国同盟的时候,与居车国的情况不同。
居车国背叛十三国同盟时,各国都有所准备,哪怕联合二军最终败给了飞龙崖义军,但他们也重创了居车国的精锐师。
简而言之,居车国虽然背叛了十三国同盟,但他们并没有被居车国打了个措手不及。
黄酆国的背叛,则令十三国同盟猝不及防,以至于留守在大后方的青原族部队,被黄酆国大军杀了个片甲不留,只有不到三四成的将士,险象环生的逃回了雷门道。
青原族囤积在大后方的物资,自然也被黄酆国据为己有。
如此一来,青原族远征军不单止损兵折将,还丢掉了大量军需物资,既丧失了后勤补给的能力,也失去了后勤补给的物资。
不吹不黑的说一句,黄酆国背叛十三国同盟之后,十三国同盟真就站在了崩溃瓦解的边缘。
然而,圣蝎大帝非常清楚,现在的十三国同盟,需要一针强心剂来稳定军心。
因此就有了诗昆山会议,圣蝎大帝召集各国代表,展示圣蝎大皇朝,拥有战胜中原势力的力量。
诗昆山会议举办得非常成功,圣蝎大皇朝的六圣王出现后,各国代表就像吃了速效定心丸,烦躁、焦虑、消极的情绪,马上就得到安抚。
各国代表对胜利充满寄望,诗昆山会议自然而然,就能顺利的商讨下去。
诗昆山会议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一小会不和睦的争执,之后大家都各抒己见,讨论如何进攻中原南境的中部地区。
尽管时间紧迫,圣蝎大帝希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武魏城战线。
但是,十三国远征军和中原人马几经交手后,大家嘴上虽然没说,但心里却认可了对方的实力。尤其是中原的北境王……
更何况,现在居车国和黄酆国都投靠了中原势力。
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十三国同盟想要尽快攻破武魏城战线,首先就要想方设法,消耗驻扎在武魏城战线的中原大军。
只有先消灭中原大军的有生力量,十三国同盟才能以最少的伤亡、最快的效率,攻占武魏城战线。
武魏城战线和诗昆山战线不同,武魏城是南境的核心城,只要武魏城战线失守,中原南境就是十三国同盟的囊中之物。
当然,中原势力肯定会死守到底,不会像诗昆山那般,让他们轻易得手。
再则是,圣蝎大帝也看得出,中原大军有意图的撤离诗昆山战区,打算借武魏城战线的地理优势,和他们长线作战。
毕竟十三国同盟封锁南境边缘区的计划失败了,时间已站在中原势力一方,他们可以在中土汉地慢慢打。
十三国同盟则会随着时间流逝,因为补给线过长,以及将士离乡远征,在物资与情感依托上,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虽然不能操之过急,却又不得不急流勇进,这就是十三国同盟的现状。
圣蝎大帝心底看得清清楚楚……
中原势力毫无抵抗的撤出诗昆山战区,大概是想将十三国远征军,由雷门道拉出来打,在诗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