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唱片于1995年下半年,宣布将手头的股份,以1.15亿美元的价格卖回给约文和菲尔德。而负责处理这件事的道格-莫里斯,也因为无法有效控制旗下的子公司,而在内部的权力斗争中败下阵来,被时代华纳解雇。而此时,距离他从大西洋唱片的CEO升任华纳音乐的CEO,仅仅过了不到一年而已。”
“这就是道格-莫里斯和他的门徒们敌视吉米-约文和泰德-菲尔德的原因,是吗?”麦迪逊-比尔揣测道,“约文和菲尔德完全可以假意应允莫里斯的要求,让他可以给华纳音乐交差,但他们却选择了最强硬的方式。”
“我想,那是因为他们当时也没有搞清楚华纳音乐内部也存在着权力倾轧的情况,误以为道格-莫里斯是想要以此为由从他们手里收回管理权吧。”韩易给出了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没想到,道格-莫里斯的竞争者们,想要玩的是一石二鸟——既驱逐Interscope,也干掉莫里斯。”
“不管怎么说,反正从那时起,吉米-约文和道格-莫里斯的关系就变得十分紧张了。”赵宥真深深地看了一眼韩易,用这种方式无声地赞同着对方的看法,“离开大西洋唱片成为独立厂牌之后,约文和菲尔德一直在积极寻找下一位合作者。而EMI、BMG、宝丽金和MCA,这些华纳音乐之外的九十年代音乐产业巨头,都对Interscope非常感兴趣。因为,鲍勃-多尔的政治迫害不但没有影响到嘻哈文化和说唱音乐的发展势头,反而给Interscope创造了大量的宣传噱头。整个厂牌在1992年到1995年的时间里,一共录得3.5亿美元的毛利,而且每年的利润率都在节节攀升。时代华纳在政治上的避险之举,让他们收获了一场财务方面的惨败。”
“在意识到无法彻底根除嘻哈文化之后,那些……大型集团,就开始想方设法地用另一种方式将说唱音乐消融进主流文化里。Interscope的估值也在这一轮又一轮的争夺中水涨船高,最终,MCA唱片以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nterscope50%的股权。而巧合的是,那个时候,出任MCA唱片首席执行官的,正是约文和菲尔德的老冤家,道格-莫里斯。”
“那这件事怎么可能发生呢?我说的是MCA收购Interscope股权这件事。”麦蒂疑惑地眨了眨眼睛,“如果道格-莫里斯跟他们是死对头的话。”
“因为MCA唱片内部不止有道格-莫里斯这一股势力……或者说,新来的雇佣兵,完全无法与已经在这里深耕了六年的元老抗衡。你还记不记得,当年是谁把自己的唱片公司卖了出去,才激励吉米-约文创立了Interscope的?”
“大卫……噢,对,格芬唱片的收购方,就是MCA!”麦蒂竖起食指,兴奋得像是发现了新大陆,“所以是大卫-格芬在MCA的这桩收购案里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何,毕竟我不是亲历者,只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做合理的推测……而来自各方的记载都清晰地显示,大卫-格芬正是吉米-约文和泰德-菲尔德能够顺利让Interscope安家MCA的幕后推手。格芬于1990年将自己的唱片公司卖给MCA,换取了MCA价值5.5亿美元的股份。一年之后,松下电器收购了MCA,把大卫-格芬的股份以6.7亿美元的价格溢价收购了过来。作为交换条件,格芬继续以掌舵人的身份,在格芬唱片呆了四年……直到他推进完成Interscope的收购案,将其也纳入MCA旗下为止。”
“Interscope和MCA的双向选择……确实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韩易摩挲着下巴,若有所思地轻声说道,“比起EMI、BMG和宝丽金这种在行业里存活了近半个世纪的老家伙,新入局的松下电器显然是更符合吉米-约文和泰德-菲尔德胃口的选择。同样是闯入好莱坞的新势力,抱团取暖,能为Interscope争取更高的地位、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必须得说,约文先生与亚洲资本的合作经验,的确非常丰富。”赵宥真接过话头,“道格-莫里斯极力反对Interscope这桩收购案,认为这些匪帮说唱歌手的加入,会让本就庞大臃肿的MCA分崩离析,也会让刚刚入场的松下电器成为众矢之的。但松下电器显然更倾向于采纳大卫-格芬的意见,毕竟,他们对好莱坞的权力斗争知之甚少,能够看到的,只有Interscope唱片遥遥领先的销量。于是,道格-莫里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吉米-约文和泰德-菲尔德完成与MCA的协议,把Interscope变成了这家音乐集团的旗舰厂牌。”
“收购完成的当年,Interscope即为集团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凭借着Bush、2Pac、Dr.Dre和SnoopDogg的专辑,它成为了二十年来第一个霸占公告牌专辑榜前四位的厂牌。1996年全年营收2.5亿美元,帮助松下电器高位售出MCA,将集团转让给了加拿大的饮料巨头西格集团。”
“西格入主之后,MCA被重新命名为环球音乐集团,由道格-莫里斯继续掌舵。而旗下最重要的厂牌Interscope,则在环球音乐收购了宝丽金唱片之后,与宝丽金的A&M唱片以及格芬唱片合并,成为了现在的InterscopeGeffenA&M。风头最盛的时候,Interscope一个厂牌,就能占到集团总销售额的30%。”
“第一局对决的胜利者,的确是吉米-约文和泰德-菲尔德。但道格-莫里斯没有选择举白旗投降,InterscopeGeffenA&M的强势,极大地挤压了其他厂牌,特别是索尼和华纳对标厂牌的生存空间。换句话说,虽然Interscope在对说唱音乐的围剿中幸存了下来,但他们的敌人却比之前更多了。索尼、华纳,包括环球自己的CEO,都希望看到Interscope一蹶不振。道格-莫里斯想要在环球内部扶持起一个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也就是IslandDefJam。2000年以来,IDJ一直在努力追赶Interscope的步伐。一般来说,最强大的依然是Interscope,排名第二的是大西洋唱片,而第三位就是IslandDefJam了。除此之外,莫里斯还想创立一个新的分支,进一步削弱Interscope在集团内部的影响力。但由于二十一世纪初,环球音乐集团一直在经历着剧烈的结构调整,直到维旺迪入主才算稳定下来,所以莫里斯也就一直等到2006年,才与索尼音乐的克莱夫-戴维斯携手,由后者派出利普曼兄弟加入环球音乐,组建了共和唱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