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华夏真相集 > 第八十三集 刘琰受禅

第八十三集 刘琰受禅

丁固、诸葛靓战于牛屯。施但败走,擒吴将孙谦。孙皓令数百人鸣鼓入扬州,杀施但家人,诏告天下,说是以荆州王气破扬州贼。

    吴宝鼎三年九月,吴主孙皓起兵伐晋,亲率大军屯驻东兴。

    遂下诏命:令左大司马施绩攻江夏,右丞相万彧攻襄阳,右大司马丁奉、右将军诸葛靓攻合肥,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修则、将军顾容等率兵攻交趾叛军,四面用兵。

    激战之下,万彧被晋国义阳王司马望所拒,施绩、丁奉分别为晋将胡烈、司马骏所败,南征交趾军被晋将杨稷大败,刘俊、修则战死,顾容率残军退守合浦,东吴国势大弱。

    次年,孙皓诏改建衡元年,立长子孙瑾为太子。

    十一月,派监军虞汜、威南将军薛珝、苍梧太守陶璜从荆州出发,监军李勖、督军徐存从建安海路出发,在合浦会同剿灭交址叛军。另遣右大司马丁奉再次北征,攻打谷阳。

    结果丁奉败于晋将牵弘,李勖率军无功而返,同徐存皆被吴主诛杀。

    建衡二年九月,吴宗室前将军、夏口督孙秀领家眷数百人投晋。司马炎拜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封会稽公,礼遇备至。

    吴建衡三年春正月,孙皓亲率大军从牛渚西进伐晋,无功而返。西苑据说有凤凰云集,于是次年改元凤皇元年。秋八月,西陵督步阐据城降晋。

    孙皓遣乐乡都督陆抗伐步阐,收复西陵,将步阐与同谋夷灭三族,击退羊祜五万大军,围歼晋将杨肇三万援军。孙皓大喜,任命陆抗为大司马。

    凤皇三年秋七月,大司马陆抗病逝,孙皓将陆抗兵马一分为五,交其五子分别统领。

    镜头转换,按下东吴,复说西晋。

    咸宁二年(公元276年),武帝司马炎改封羊祜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时有吴国童谣唱道: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

    羊祜闻听此谣,暗道:此谓伐吴必是水军成功。应谣首将,必是名唤阿童者。

    此后正逢益州刺史王濬被召任大司农,其小字便名“阿童”。羊祜发现王濬之才可当重任,而其小字又应童谣之言,于是极力荐于朝廷。

    晋武帝欣纳其谏,即命王濬为龙骧将军,在江州监造战船,训练水兵,以备伐吴。

    次年,江东又有传言:吴国将败,军从南始;灭吴国者,将是公孙。

    孙皓听到传言,命将众臣及士卒中凡姓公孙者,皆都流放广州。复诏命合浦太守修允,迁为桂林太守。修允奉诏欲行,因疾病滞留广州,不久病死。

    修允既死,麾下部曲都郭马反叛,与部将何典、王族、吴述、殷兴等合聚人众,攻杀广州督虞授。于是自称安南将军,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

    吴主孙皓闻说郭马叛乱,大为恐惧道:此天亡我也。

    于是紧急下诏:任命军师张悌任丞相,牛渚都督何植任司徒;执金吾滕修任司空,转为镇南将军,假节,领广州牧,率万人从东道讨伐郭马。

    滕修引兵南下,与郭马部将王族遇于始兴,战之未胜。郭马势盛,攻杀南海太守刘略,放逐广州刺史徐旗。

    孙皓闻说滕修久战不胜,又遣徐陵督陶浚领七千人从西道南征;复令交州牧陶璜率领合浦、郁林诸郡之军,与陶浚一起讨伐郭马。由此江南大乱,多年战乱不息,分崩离析。

    晋咸宁四年十一月,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司马炎闻报痛哭,泪水流到鬓须上,尽结为冰。荆州百姓听闻羊祜死讯,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就连吴国守边将士,也为之落泪。

    晋太康元年正月,武帝下达诏命:安东将军王浑率十万大军向横江进军;参军陈慎等率部攻击寻阳;殄吴将军李纯率军向高望城,进攻吴军俞恭部。

    二十五日,李纯占领高望城,击破俞恭军,推进至横江以东。与此同时,参军陈慎军攻取阳濑乡,大败吴牙门将孔忠。吴国厉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率部降于晋军。

    初战告捷,由此拉开灭吴之战序幕。

    冬十一月,晋武帝诏令大举伐吴,兵分六路:命贾充为大都督,统率众军。镇军将军司马伷、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唐彬等分统六路军马。司马伷向涂中,王浑、周浚向牛渚,王戎向武昌,胡奋向夏口,杜预向江陵,王濬、唐彬浮江东下。

    诸将领命,六军齐发。王濬、唐彬所到之地,无不土崩瓦解,东吴少能抵御者。杜预斩杀吴江陵督伍延,王浑斩吴丞相张悌、丹杨太守沈莹等。晋军所到之处,吴人望风归降。

    孙皓见晋军大举而进,急召陶浚从武昌回,问有何策退敌。

    陶浚答道:王濬所率蜀国船小,难经大浪。陛下只需给我二万兵,乘大船以战足矣。

    孙皓即大集水军,授予陶浚假节钺,令来日出兵敌晋。不料当日夜间,所有吴军将士皆逃降北军,只剩空营。至此武昌以西,再无吴兵防守。

    晋将王濬顺流将至,司马伷、王浑皆近边境。

    孙皓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之计,分遣使节奉书于王濬、司马伷、王浑等,请求降服,企图挑唆三人互相争功,引起晋军内部分裂。

    使者先把印玺送给司马伷,又向王浑呈递降书。王浑欲独占灭吴大功,闻报王濬此时正挥军直进,便派使者至江边大营传令,命其暂停进军。

    王濬不理,借口风大无法停船,统率水陆八万之众,扯起风帆,直冲建业而来。

    孙皓见此,知道大势已去,于是便下罪己诏,昭告群臣:寡人不德,愧对先帝,居位多年,政教凶暴,致民久困。终天命归于有道,社稷倾覆,宗庙无主,愧如山积,并无他责。卜其折鼎,诗作讥讽。孤拒谏计短,虑事迁延。信小人而酷虐漫延,害忠臣乃昏庸不察。自寻死路而愧对诸公,大事不成且覆水难收。今大晋平治四海,致力于选拔贤才,乃诸公展现才华之机也。管仲为仇而得桓公之用,良平弃楚入为汉臣三公;舍乱择治,不谓不忠。勿因改朝,因而丧志。嘉勖休尚,爱敬动静。孤何言哉?投笔于庭!

    众臣闻诏,无不大哭,更无良谋救国。

    字幕:吴天纪四年三月壬寅日,王濬大军先至建业,舟船云集江上,三面围困都城。

    孙皓无力以抗,遂听从胡冲之谏,仿效刘禅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率太子孙瑾等二十一人,至王濬营门请降。

    王濬受璧焚榇,将孙皓送到晋都洛阳。武帝司马炎接见孙皓,赐号为归命侯。

    孙吴至此灭亡。自孙权黄龙元年称帝,至孙皓降晋,计国祚五十一年。

    镜头转换,京师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一统天下,改元太康元年,大封功臣,赏赐三军。因贾充为六路总督,武帝以其功高盖世,便令群臣计议,应封其何爵为宜。

    当时朝中尽为贾充党羽,齐颂其平蜀灭吴大功,论功应封相国,并掌大将军事。

    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等刚直守正者,因皆恶贾充为人,便都不发一言。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灭族之夜,大帝的我被后人召唤重生二嫁,撩爆纯情禁欲王爷!红楼:荣国府姨娘致富日常重生2014:一个人的豪门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华娱:让你拍摄公益,赚了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