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华夏真相集 > 第三十九集 王猛扪虱

第三十九集 王猛扪虱

bsp;  秦王平定并州,早有人报至建康。会稽王司马昱闻之,便欲上书太后,请以桓温弟桓云为豫州刺史,以防北边。

    仆射王彪之谏道:今桓温居长江上游,已割天下之半,若再以其弟处于西藩,则兵权萃于桓氏一门,则非朝廷根深蒂固之宜也。

    司马昱大悟,乃以谢万代之。

    王羲之闻此惊讶,为此寄书劝谏桓温:谢万才通经济,若使居廊庙,固可谓后来之秀;今却以俯顺荒余,则可谓违才易务矣。

    字幕:谢万,字万石,陈郡阳夏县人。太常卿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之弟,扬州刺史王述女婿。出身于陈郡谢氏,早年曾任司徒掾、抚军从事中郎、吴兴太守。

    桓温因闻朝廷罢任己弟之议,正欲乐见谢万上任豫州出错,故而不答。

    王羲之复又遗书谢万:以公之脾性,治戎诚难为意。今既为戎事,愿君稍降身价,每与士卒同甘共苦,则可尽善。

    谢万览书,以为讽己,怒而不纳。

    王羲之跟谢安过从甚密,故对谢万极为了解,亦知其必不听己谏。于是便问左右宾客:公等自谓谢安与谢万相比,谁稍胜之?

    众宾不知何意,一时无人回答。

    王羲之则自解道:若是谢安,必定与人为善,说公等比己强甚;若是谢万,会因与其相比,而与公等怒目相争矣!

    谢安闻说王羲之此论,又见谢万掌领兵权,因此十分忧心,乃亲自慰问勉励谢万部下诸将,更要谢万与手下将帅多沟通谈论,休得倨傲凌下。

    谢万召集众将,却无话可说,遂用手中如意指众将说道:尔等诸将,皆劲卒耳。

    将帅皆以“兵、卒”之称为忌,今见谢万以兵卒谓己,于是无不忿恨。

    谢万酷喜炫耀,傲慢无礼,曾戴白纶巾,径直到扬州府衙,见岳父扬州刺史王述,直言不讳道:人谓大人痴傻,子婿固以为然。

    王述为人性格沉静,年到三十岁时尚未出名,故有人认为其痴;后得王导等人赞扬,才渐渐知名,谢万故此言之。

    王述听了女婿之论,毫无吃惊之状,只是缓缓说道:外间的确似有此论,究主要原因,惟因某大器晚成而已。

    待女婿走后,复对家人道:谢家若无谢安,此子必败其族。

    谢万既为豫州刺史,既命泰山太守诸葛攸为前督先锋,引军北进。诸葛攸奉命,遂引军攻拔东郡,入据武阳。

    镜头转换,按下东晋,复说北燕。

    谢万率领晋军北来,早有哨马报至邺城。燕王慕容儁闻之,遂命大将军慕容恪率兵五千击之。燕兵至于武阳,两下交兵未至十合,诸葛攸大败,还走泰山。

    慕容恪遂渡河略地,分置守宰而归。

    慕容儁见晋军不堪一击,遂欲就此经营秦晋,令各州郡校兵,每户各留一丁,余皆入伍。大臣刘贵上疏谏止,慕容儁遂更令三五发兵,来年冬季尽集于邺。

    因调发繁重,郡县深以为苦,太尉封奕复谏征遣,慕容儁从之。

    燕泰山太守贾坚以兵七百人镇守茌平,晋将荀羡引兵一万攻之。贾坚开城率兵迎击,因寡不敌众败俘,茌平遂陷于晋。

    荀羡亲劝贾坚道:公世为晋臣,奈何为胡族用命?

    贾坚昂然答道:晋室自弃中原,非某为叛。民既无主,强则托命;某既已事燕人,安可改节!

    荀羡大怒,绑置雨中数日,贾坚终不肯降,愤惋而卒。

    燕王敕命青州刺史慕容尘,遣司马悦明以兵万余来救,复夺茌平。荀羡败逃,燕主遂以贾坚之子贾活为任城太守。

    荀羡败回徐州,上表谢罪,继而病笃。

    晋帝遂征其回朝,以北中郎将郗昙督徐、兖二州,镇守下邳。郗昙乃将门之后,毕竟用兵不同凡响,遂到任后整饬城垣,厉兵秣马,待机北进。

    升平三年,谢万与郗昙兵分两路,北伐前燕。

    谢万先遣征虏将军刘建,修治马头新城,自亲率部众欲支援洛阳。

    其后郗昙因病退屯彭城,谢万却以为其是因前燕兵强而退,于是仓猝下令退兵。士众不战自行溃败,谢万只身狼狈逃还。

    部下大哗,欲趁谢万兵败杀之,只因敬慕谢安之故,而罢其谋。

    谢万败退寿春,给王羲之写信道:向蒙明公善意提醒,我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未肯纳之。今兵败取辱,方知惭愧,辜负明公殷切关照,悔之不及!

    此次溃败,令许昌、颍川、谯、沛等豫州各郡皆入前燕之手,果应王羲之此前预言。

    谢万回军淮南,朝廷罪诏既下,将其罢黜废为庶人。

    升平五年,朝廷欲重召谢万为散骑常侍,适逢其愤恨离世,享年仅四十二岁。朝廷深为叹惋,乃以散骑常侍为其赠谥。

    晋升平四年正月,燕主慕容儁大宴群臣于蒲池阁,酒酣赋诗。

    因多贪数杯,宴罢回宫病重,自觉不起。于是召皇弟慕容恪至榻前嘱道:朕病体虚弱,恐不能久矣。人生修短,乃命中注定,复有何憾!只是秦晋两国敌寇未灭,太子慕容暐年龄冲幼,恐无力承受社稷之重。我欲远追宋宣公后尘,将国家付卿,尔谓何如?

    慕容恪泣拜说道:太子虽然年幼,但天性聪慧,胜残致治之主也,臣何敢干乱正统!

    慕容儁:你我兄弟之间,不似那汉族君臣多诈,何用如此虚饰之辞乎?

    慕容恪:臣非巧言虚饰,陛下若谓臣能荷担天下重任,某岂不能尽力辅佐少主!

    慕容儁:若弟能如周公,我复何忧!李绩清迈忠荡,能任大事,卿可善待之。

    言毕昏厥,慕容恪哭拜于地。

    前燕光寿四年正月二十日,慕容儁扶病在邺城阅军,犹思欲令大司马慕容恪、司空阳鹜统领军队进犯东晋,一统中原,成就慕容鲜卑千秋霸业。

    堪叹病魔不饶,阎罗来催,回宫后便至病笃。乃召慕容恪、阳鹜、司徒慕容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人,至病榻前接受遗诏,辅佐朝政。

    正月二十一日,慕容儁驾崩,时年四十二岁,在位十一年,谥号景昭皇帝。

    太子慕容暐即皇帝位,改元延熙元年,以慕容恪为太宰,行周公辅政之事。慕容暐为人庸弱,由此国政皆决于慕容恪。

    慕容恪欲依景昭皇帝临终之言,重任李绩为尚书右仆射,奏于燕帝。然而慕容暐因其在先帝之前曾有辱己之言,不肯从之。

    李绩闻此,忧愤而卒。临终前谓其家人道:我不听先人之训,致有今日之辱。

    因其父李产曾再三提醒,不可依老卖老,取笑后辈,李绩不听,至于得罪太子。

    领军将军慕舆根自恃勋臣旧将,有目无主上之心,因劝慕容恪:公何不自取帝位?

    慕容恪大惊:公其醉乎,出此妄语!

    慕舆根见话不投机,惶惧而退。

    慕容恪将此事告知吴王慕容垂,吴王欲引兵杀慕舆根,被慕容恪以先王新丧,宰辅间不宜自相残害为由劝止。

    慕舆根却不肯罢休,自进宫来见太后可足浑,以及燕王,连慕容恪、慕容垂一并诬告:太>>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选手太老六,周姐呆妹气疯了大理寺小饭堂幸福食堂铁血雄鹰你有天眼不去赌石,又在乱看仙官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