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华夏真相集 > 第六十二集 太武大帝

第六十二集 太武大帝

辅政。

    刘义符在位时居丧无礼,又好为游狎之事。群臣谏言,一概不听。魏兵犯境,宋兵作战失利,将军自劾,国人惊惶,皆置之不顾。

    景平二年六月,徐羡之、檀道济等人带兵入宫,收取刘义符印玺,以太后名义废其为营阳王。不久被杀,时年仅十九岁。

    徐羡之既弑皇帝,又派人暗杀少帝异母弟刘义真于新安。

    废杀刘义符和刘义真后,侍中程道惠曾请改立武帝五子刘义恭。但徐羡之属意三皇子刘义隆,百官从之,于是上表迎宜都王、荆州刺史刘义隆回建康,即皇帝大位。

    七月,傅亮率行台到荆州治所江陵,迎请刘义隆入京。当时江陵臣民已听闻少帝遇害信息,刘义隆及属吏皆对傅亮率军来迎怀疑,因而不敢东下。

    王华、王昙首及到彦之以利害说之,于是刘义隆决定出发。因提防徐羡之等谋害,东下行程中即命随行荆州官员皆严兵自卫,行台百官皆不令接近中军。

    中兵参军朱容子更在行程数十日内,一直抱刀在船舱外守卫。

    八月八日,刘义隆到达建康,次日被徐羡之等拥立即位,改元元嘉,史称宋文帝。

    文帝即位后,对徐、傅、谢三人优抚有加,进徐羡之为司徒,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谢晦为荆州刺史。徐羡之顾忌文帝心腹到彦之,于是奏请到彦之出任雍州刺史。文帝坚拒徐羡之提议,召到彦之入京为中领军,接替谢晦,委以戎政。

    又以原荆州僚属心腹王昙首、王华为侍中,王昙首领右卫将军,王华领骁骑将军,朱容子领右军将军。至此文帝初登大位,即掌控禁军军权。

    面对文帝系列强化权力举措,徐、傅二人大感威胁,遂于元嘉二年主动上表归政。但在程道惠、徐佩之、王韶之等人规劝下,仍复奉诏摄任,节制尚书、中书二省。

    傅亮及谢晦又多次试图和王华、到彦之等人交结,以图安心。

    王华及孔宁子多次向文帝中伤诽谤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谓其弑君重罪,不能不罚。

    文帝准奏,但虑及谢晦坐镇荆州重地,于是托辞北伐,命大修船舰,实欲伐荆州。又以重爵笼络原北府军大将檀道济,欲使其归为己用。

    镜头闪回,补叙檀道济来历。

    字幕:檀道济,高平郡金乡县人,左将军檀韶之弟。

    檀道济出身寒门,自幼父母双亡。因参加谢玄北府兵,后随刘裕平定桓玄之叛,又平卢循之乱。破新蔡、洛阳、潼关,复联合王镇恶攻克长安,灭亡后秦。宋武帝封为护军将军、散骑常侍、丹阳尹,迁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抵御北魏进攻。

    宋景平元年,北魏军大举南侵,在东阳城包围青州刺史竺夔。宋帝刘义符闻报,乃下诏加官檀道济为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一起去救东阳。

    宋军未到东阳,鲜卑军闻是北府名将檀道济与王仲德领兵,大为恐慌,于是烧掉营房、攻具逃走。檀道济入东阳城,因城内无粮,于是开粮窖取陈年之谷,以给散众军。

    因窖深数丈,待出谷作米,已过一夜,鲜卑兵逃去已远,不再可追,最终只得作罢。回军之后,檀道济仍复镇守广陵。

    徐羡之将废庐陵王刘义真时,先告知檀道济,檀道济多次陈说不可,但不见采纳。徐羡之复打算废少帝刘义符,托辞让檀道济入朝,到建康后方将其谋相告。

    废立前夜,檀道济到领军府谢晦处住宿。谢晦整夜转辗不能入睡,而檀道济则上床便睡着,谢晦十分佩服。

    及废刘义符帝位之后,刘义隆还未到京,檀道济即引兵入宫,内守朝堂。

    宋文帝即位,进檀道济为征北将军、加散骑常侍,赏鼓吹一部,封为武陵郡公,食邑四千户。檀道济坚辞,文帝又增督青州、徐州、淮阳、下邳、琅邪、东莞六郡诸军事。

    闪回结束,宋文帝将伐荆州,再次以重爵笼络檀道济。

    字幕:乙丑,宋文帝元嘉三年、亦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

    宋文帝刘义隆羽翼丰满,得以乾纲独断,乃宣布徐羡之、傅亮及谢晦擅杀少帝及庐陵王刘义真之罪,命有司按律追究。

    徐羡之闻讯自杀,傅亮被捕处死,谢晦则出兵反抗。

    宋文帝决定亲征谢晦,命雍州刺史刘粹、南兖州刺史檀道济、中领军到彦之领兵先行,自率大军合后。谢晦部众闻知是檀道济为将领兵前来,各都惶恐不已,迅速溃散。

    谢晦无计可施,试图逃走不果,终于被擒处死。

    宋文帝刘义隆隐忍三年,不动声色既灭徐羡之等权臣,朝野上下无不惊叹。乃下诏派使巡行四方,奏报地方官员优劣,整顿吏治。更广开言路,进纳民谏,鼓励农桑,下令开放山泽地区,禁征老弱从军。若遇天灾,则令赈施或减免当年赋税,以抚慰万民。

    刘宋国力因而大振,富国强兵,遂有“元嘉之治”美称。

    宋文帝诛除三大权臣,至此政令皆由己出,便有收复河南失地之志。

    宋元嘉七年、魏神麚三年三月。宋文帝刘义隆乘北魏与北方柔然交战、河南屯兵减少之机,遂分兵派将,举兵北伐。

    乃诏命司徒王弘为扬州刺史,卫护京师。以右将军到彦之领兵五万,统率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以舟师进入黄河;使骁骑将军段宏率精骑八千直指虎牢,豫州刺史刘德武率兵一万继进;后将军长沙王刘义欣率兵三万,督监征讨诸军事。

    在此之前,先命殿中将军田奇出使北魏,告知太武帝道:宋军此次攻魏只为收复黄河以南失地,不关河北之事。

    太武帝览罢宋使北伐通谍,不由勃然大怒。

    不久北魏南边诸将上表告急:宋人大严命将入寇。末将等请兵三万,先其未发逆击之,足以挫其锐气,使其不敢深入。复请杀戮南境河北流民,以绝宋军向导。

    太武帝诏群臣商讨对策,众人皆首肯此议。

    崔浩闻言,出班极力反对:此亡国之策,陛下绝不可从。

    太武帝:先生何出此危言!

    崔浩:往年我国大破蠕蠕,彼时马力有余,南贼震惧,常恐轻兵奄至,卧不安席,故先声动众,以备不虞,非敢先发。又南土下湿,夏月蒸暑,水潦方多,草木深邃,疾疫必起,非行师之时。且彼先严有备,必坚城固守。我若屯军攻之,则粮食不给;若分兵肆讨,则无以应敌,未见其利。就使宋军能来,我宜待其劳倦,秋凉马肥,因敌取食,徐往击之,万全之计,胜必可克也。在朝群臣及西北守将,因前从陛下征讨,西灭赫连,北破蠕蠕,多获美女珍宝,马畜成群。南镇诸将闻而生羡,亦欲南抄,以取资财。是以披毛求瑕,妄张贼势,冀得肆心耳。因见不获圣听准其所请,故数称贼动,以恐朝廷。背公存私,非忠臣也。

    太武帝闻说有理,遂纳其言,暂息南征。

    此后不久,南边诸将又上表告急:南寇已至,臣等所部兵少,难以拒敌。乞简幽州以南劲兵助我等戍守,乃就漳水造船,严备以拒之。

    群臣闻此便奏魏帝,建议宜遣骑兵数千,诈称举国南征,假作大造舟船,却以汉人司马楚之、鲁轨、韩延之等为将,以招降宋军。

    魏主闻奏,以为此举不费本国大兵,乃为善计,于是将欲从之。

    崔浩又出班说道:此亦非上策。南朝刘宋若闻幽州以南精兵悉发,大造舟船,轻骑在后,必谓我欲存立东晋司马氏,助其复辟晋国以为我附庸,而欲诛除刘氏一族。其江东则必举国骇扰,惧于灭亡,当悉发精锐,来守备北方边境。后一旦审知我军有声无实,又必恃其先聚之兵,喜而前行,径来至黄河以北肆其侵暴,则我守将无以御之矣。(本集完)>>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英雄联盟之王途传说陆总,楼下那对龙凤胎很像你我是刻纹师,随身带把刀很合理吧天域丹尊我靠拍剧爆红全网噬火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