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郑二国军马已至,在城西安下营栅。
纪侯急引诸将出宫,登城而望,心中大喜,急忙安排兵将战车,准备接应。
鲁、郑二侯兵至,在城外休息一夜,次日出营列阵,直至城南旷野之外,鸣角擂鼓,讨敌搦战。齐侯亦率齐、燕、卫、宋四国联军,列阵擂鼓,各以响箭射住阵脚。
鲁侯派出斥侯,驰骑到对方阵前,高声约请齐侯答话,齐军阵中应诺。斥侯奔回,鲁侯遂命御者驱车上前,与齐侯相遇于军前旷野,马打对头而止。鲁侯在战车上躬身为礼。
鲁侯:纪侯乃敝邑联邦,世代联姻,又是附庸。因闻得罪于上国,寡人特来请赦。
齐侯:我先祖哀公无罪,被以会盟为名骗往镐京,又为纪侯所谮,见烹于周廷。于今八世,此仇未报。君助姻亲,我报祖仇,今日之事,惟有一战!
鲁侯:战就战罢,惧你不成!
于是齐、鲁二侯各回本阵,调派战车猛将,对垒交锋。
鲁侯命令公子溺出战,齐侯令公子彭生接住。
彭生勇猛,公子溺不敌;秦子、梁子二将并力向前,三架战车走马灯般相持。彭生丝毫不惧,犹占上风。卫、燕二主见状,各出战车上前,便欲合攻鲁侯。
正在这时,却听号角长鸣,鼓声如雷,蹄声动地,郑伯引领后队大军来到。
郑伯命本国主帅原繁,引领檀伯众将,直冲齐侯阵营。纪侯在城头观战,看得清楚。
纪侯:大开城门。我弟嬴季,速引军出城相助。
嬴季奉令引军出城,杀入齐军阵中。于是齐、卫、燕、宋、鲁、郑、纪七国人马,汇于纪城之外,搅作一团,杀成一片,喊声震天。
公子彭生见已陷入重围,不敢恋战,急令回辕。鲁侯驱车上前,迎头遇见燕伯。
鲁侯唾道:谷邱之盟,口血未干。宋人背盟,寡人伐之。君但知媚齐,独不惧鬼神?
燕伯自知失信,被骂得哑口无言,遂回转战车,托言兵败,率先离阵奔逃。
卫国当时虽然出兵,但只助车乘,军中并无大将主持,两兵相交,其师先溃。
燕、卫两军退出战场,齐侯之师便即支撑不住,不久亦败,直杀得尸横遍野。
再战半日,鲁、郑、纪三国之军渐占上风。齐侯正在危急之间,只见远处尘土飞扬,却是宋国兵到。鲁、郑见此,乘胜收军,退入纪城。
宋军大将南宫长万来见齐侯,请安道惊,商议退军安营,重整旗鼓再战。
齐、宋两国合兵,喘息未定,只听杀声震天,鲁、郑各遣一军,从东西二门冲出,兜转掩杀过来。宋军尚未立下营栅,经二军包抄冲撞,折兵近半,只得大败而去。由是齐、宋、燕、卫联军失利,各军只得收拾残兵,分头回国。
纪侯站立城头,见己方获胜,遂亲自迎接鲁、郑二君入城,设享款待,赏犒三军。
庆功宴罢,鲁、郑两侯向纪侯告辞,各引本国军马班师。
画外音:鲁侯归国之后,郑厉公又使人前来修好,约定武父之盟。自此鲁、郑为一党,宋、齐为一党,交相为助。转过年来,郑国镇守栎城大夫子元病卒;祭足奏过厉公,保举以檀伯代为栎城大夫,就此与都城成为犄角之势,国内重归安定。
镜头转换,时空轮转,荆楚大地。楚武王四十一年,乃是公元前7年。
楚武王熊通图霸南方,于此年派兵攻打绞国,问其与郧国合谋袭楚之罪。绞国虽小,但国人齐心协力守城,楚国多日不能攻克,军队驻扎南门。大夫屈瑕见此,向主将莫敖献计。
屈瑕:绞国地小,国人轻浮而少谋。将军可派军士入山樵采为名,以计诱之。
莫敖:此计甚善。
于是从之,故意向众军扬言营中已断樵炊,使军士入山砍柴,不用甲士弩手保护。
绞军巡山之时,俘获楚樵军士三十余人,拿入城中,交给主将讯问。
楚樵:因营中断柴缺米,故被将军所获。来日且将空营上山樵采,并挖野菜为食。
绞国主将信以为实,次日便率守军出城,命所获楚樵为向导,进入深山,意图尽俘入山楚人。楚武王却分兵两路,一路由屈瑕率领,埋伏在绞城北门,自率一路在山下设伏。
于是绞国入山搜剿军队中伏,一战大败。楚武王又断绞军归路,使其回城不得。
绞君知道不是楚军对手,只得遣使出城,到楚营求和。楚武王准许请和,最终强迫绞国订立城下之盟。由是楚军大胜,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还。
镜头闪回。便在楚师分涉彭水,前往攻打绞城之时,不料部队行踪被罗国斥侯探知,还报于君主。罗国位于宜城西山之中,当时还处在刀耕火种及原始狩猎阶段,国内极缺铁器及青铜军械。罗侯闻此大喜,于是下令举国出动,截击楚军。
罗侯:恐我一国势单力薄,不是楚军敌手,如其奈何?
巫史:臣有一计,可联手卢戎国,共同击楚。所得战利,分其一半可也。
罗侯:善哉,便就依你。命祭师率领举国人马,埋伏于楚军归路;命大夫伯嘉,前去侦探楚军动静,必要遍数其人数,回来报我得知。
祭师、伯嘉:喏,臣领旨遵行。
楚武王四十二年春,楚大夫屈瑕征伐绞国获胜而归,漫山遍野而来。
罗伯嘉伏在山顶巨石之后,遍查楚师旗号三遍,飞驰还寨,归报罗侯。
伯嘉:报主公,大喜!
罗侯:有何喜事?
伯嘉:臣见楚人获胜归来,辎重过半,师行无次,不成行伍,且不设备,故此贺喜。
罗侯:既是如此,传令祭师,全力出击,杀光楚人,夺其辎重!
楚军进入罗国边境,当时天已昏黑,薄暮冥冥。
楚军行于峡谷之间,难辨路径,磕磕绊绊。屈瑕见此,下令就地扎营,临溪取水,埋锅造饭。正在三军争锅夺盆,卸甲洗沐之际,忽闻响箭一声,继而角号大起。
正惊讶间,罗蛮与卢戎两军四出,弩矢齐发,射入峡谷。楚军毫无防备,由是大败,全军覆没。主将莫敖屈瑕自缢于荒谷,诸将群帅被擒,罗侯下令皆都囚禁于冶父。
罗、卢两国虽小,但乘楚军大胜之余麻痹无备,由此一击成功,获此大胜。
镜头闪回,上古夏商时代。
罗氏部族,乃是祝融氏吴回后裔,有芈氏部落穴熊分支,与楚国同祖连宗。殷高宗武丁征伐芈族诸部,罗氏便随楚人西徙,由河南罗山迁避到甘肃正宁县。数百年后,又被周王朝讨伐,再随楚人迁至湖北房县、宜城一带。
画外音:罗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殷契粹编》,如人持罟捕鸟之状。因此支部族常居深山密林,善于制造罗网,用以罗捕飞鸟,于是便称为罗族。又因是由穴熊分支出来,罗氏便活动于熊山之南罗山,位于今之信阳,与熊山相距二百八十里。今湖北罗田县,与罗山中隔大别山脉,鸟类麇集,亦为罗人捕猎鸟兽之地,罗田因此得名。
罗人首领曾任周朝捕鸟之官,将捕得禽鸟贡献周王,以充祭品。因此被周王封为子爵,称罗子国。当楚王迁至淅川丹阳,罗子也沿汉水南迁,至湖北荆山西北房县,依附于楚。周平王东迁之后,罗子国又再向东走出山林,迁至汉水之滨,宜城西二十里罗川城。
时值楚武王国势强盛,向汉水以东及以北发展,罗国首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