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巫祝曹盱极善弦歌乐舞,故被乡里所请,在舜江中溯涛起舞,以迎潮神伍子胥。
正在船上载歌载舞之际,忽然狂风突起,巨浪滔天。观者惊叫声中,祭舟倾覆,曹盱跌入水中,随浪沉浮,终至淹没江底。
狂风过后,众人顺水打捞,不见曹盱尸体。
曹盱之女名叫曹娥,年仅十四岁,驾船沿江号哭寻找,昼夜不绝。寻找旬有七日,乡人劝之不听,最终赴水而死。
画外音:及至汉桓帝元嘉元年,度尚时为上虞县令,闻说曹盱之事,引以为奇。于是为彰风化,命为孝女曹娥造墓建庙。欲立石碑,先使属吏魏朗操笔,久而未出。偶一回顾,忽见弟子邯郸淳在侧,遂令其试作碑文。邯郸淳当时甫至弱冠,从容捉笔,一挥而就:
伊惟孝女,晔晔之姿。偏其反而,令色孔仪。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宜其室家,在洽之阳。待礼未施,嗟伤慈父。彼苍伊何?无父孰怙!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是以眇然轻绝,投入沙泥。
翩翩孝女,载沉载浮。或泊洲渚,或在中流。或趋湍濑,或逐波涛。千夫失声,悼痛万余。观者填道,云集路衢。泣泪掩涕,惊动国都。是以哀姜哭,杞崩城隅。或有尅面引镜,剺耳用刀。坐台待水,抱树而烧。
於戏孝女,德茂此俦。何者大国,防礼自修。岂况庶贱,露屋草茅。不扶自直,不斫自雕。越梁过宋,比之有殊。哀此贞厉,千载不渝。呜呼哀哉!
铭曰:名勒金石,质比乾坤。岁数历祀,丘墓起坟。光于后土,显照天人。生贱死贵,义之利门。何怅华落,飘零早分。葩艳窈窕,永世配神。若尧二女,为湘夫人。时效仿佛,以昭后昆。
众人见其援笔立就,下笔如神,无不吃惊赞叹,称为一绝。
名士蔡邕闻讯来观,至时已是夜暮,观文不清。乃以手摸碑文而读,阅后拿出笔墨,大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赞叹而去。
字幕:汉安二年六月,汉廷策立兜楼储为南匈奴单于。
兜楼储原为匈奴守义王,久在京师洛阳为质。顺帝立为单于,赐以青盖驾驷、鼓车、安车、驸马骑、玉具刀剑,又赐彩布二千匹;后命行中郎持节,送兜楼储回归南匈奴王庭。
尚书令黄琼上书,认为以前选举孝廉,专用儒学、文史二科,对于人材选拔有所遗漏,奏请应加孝悌及能从政二科。
顺帝采纳,于是孝廉之选共有“儒学、文史、孝悌、能从政”四科。
七月一日,张道陵率弟子到青城山结茅传道,一住便是十三年。
画外音:直到汉桓帝永寿二年,张道陵在青城山羽化,下葬第三混元顶。青城山由此成为天师道发祥地,常道观被称为仙都众奥之妙,福地会昌之域。其后历代龙虎山天师多来青城山朝拜祖庭,为祖天师张道陵扫墓。
汉安二年末,改明年为建康元年。
建康元年三月,护羌从事马玄因受诸羌诱惑起事叛汉,逃跑出塞。领护羌校尉卫琚率军追击,大破叛羌,斩首八百余级,获牛、马、羊等二十余万头。
其后不久,护羌校尉兼武威郡太守赵冲引郡兵及降胡万余人马,倾巢而出,沿途一路剿杀,追击叛羌至建威鹯阴河。
部下诸胡请求就此还兵,赵冲怒斥不允,强令渡河追敌。未料军至半渡,降胡六百余骑忽拨转马头,就此叛逃。赵冲大怒,来不及集合人马,只率三百卫队追之。
逃胡未曾追及,却遇羌人伏兵三千余人,将赵冲等三百骑团团围住,刀矢交加。
赵冲未曾防备,临阵战死,三百卫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二十余骑冲出重围,逃回大营。然而羌人经历数年激战,前后被赵冲杀伤甚众,已经由此渐衰。
建康元年八月,扬州、徐州百姓范容、周生不满官府欺榨,聚众起义,占据历阳。
汉廷闻报,诏派御史中丞冯绲督率州郡兵马进讨。
朝廷大军未至,扬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邓显贪功冒进,率军进攻历阳。由于寡不敌众兼又轻敌,遂被义军击败。尹耀、邓显先后战死,义军势力一时甚盛。
官军败讯报入京城,顺帝正当病重,闻报大吃一惊,竟然就此驾崩。
皇后梁妠以为杨、徐二州盗贼盛强,恐致天下惊扰致乱,便使中常侍诏宣李固等重臣入宫商议,欲将皇帝驾崩之事先秘而不宣,待所征诸王侯到京,方才发丧。
李固奏道:帝虽幼少,犹天下之父。今日崩亡,人神感动,岂有臣子反共掩匿乎?昔秦皇亡于沙丘,胡亥、赵高隐而不发,卒害扶苏,以至亡国。近北乡侯薨逝之时,阎后兄弟及江京等亦共掩秘,遂有孙程手刃之事。此天下大忌,不可之甚者也。
梁后从奏,即暮发丧。乃扶太子刘炳即位于顺帝灵前,时年只有二岁,是为汉冲帝。
只因冲帝幼小,不通事务,皇后梁妠便被众臣尊为皇太后,奏请临朝听制。
当年十月,冲帝即位未久,日南郡蛮复又叛汉,起兵攻烧县邑,又与九真蛮联结。
交趾刺史夏方勇担重责,力挽狂澜,多方抚慰,叛蛮尽皆降服。
消息传至洛阳,梁太后以夏方平蛮大功,迁为桂阳太守。
十一月,阴陵人徐凤、马勉在九江郡(今安徽寿县,并非江西九江起义。
徐凤身穿红衣,戴黑色绶带,自称元上将军;马勉身穿黄衣,携挂玉印,佩戴皮冠,自称黄帝;又置百官,建年号,驻屯于当涂山中。
义军攻略郡县,杀县令长,又遣黄虎进攻合肥,声势颇盛,震动京师。
次年三月,九江都尉滕抚、御史中丞冯绲等集合全州郡兵,共得数万人众,进剿当涂。历经数战,义军大败,马勉战死。
徐凤拼力突围,率领余众转攻东城,却被下邳人谢安率领宗族武装战败。
谢安杀死徐凤,传首京师,起义遂告失败。
时有道家术士于吉,以张道陵所传道教早期经典为蓝本,编定《太平青领书》四部一百七十卷,用白绢抄写,朱书标目,伪托是在曲阳泉水上得自神人传授。遂命门徒宫崇携至洛阳,献于朝廷,欲以此为进步之阶。
朝廷三公四府众卿观之,见其书多言阴阳五行、神鬼玄术、天地灾异,又杂糅道家、阴阳五行家及谶纬家学说,便皆斥为荒诞不经。
梁太后闻听众卿之奏,遂命束之高阁,列为禁书,并将宫崇逐出京城。
宫崇狼狈逃回,还报师父。于吉闻说大怒,因自留底本,便命众徒多加抄录,使其流行于民间。因以“太平”为号,宣传公大均平,创办太平道,与张道陵五斗米道平分秋色。
此时又有会稽上虞人魏伯阳,性好道术,修真养志,又博学能文,精通谶纬诸书。曾作《周易参同契》三篇,又补遗一篇。所述多用寓言,语义隐晦,可有不同解释。
众徒因问:何谓《参同契》?
魏伯阳:你众人不知,“参”谓杂,“同”谓通,“契”谓全。我之教义,取名《周易参同契》者,是因与《周易》理同义合也。
其书著成,魏伯阳便以此传授洛阳市令淳于义,逐渐流传于世。
由此天师派、鬼谷门、太平教等各派道家大兴,诸子百家之门渐衰。
镜头转换,按下江湖中事,复说东汉朝廷。
汉冲帝即位,梁太后临朝称制,诏命改次年为永憙元年,大赦天下。
未料冲帝刘炳年功体弱,继位不久便即患病,久治不愈。大将军梁冀征召汉章帝玄孙、勃海孝王刘鸿之子刘缵到洛阳都亭,准备等汉冲帝去世后,立为皇帝。
永憙元年正月初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