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以富阳为巢,四下出击,相继又攻下桐庐,进占钱塘、盐官、诸暨、余杭等县。三吴官军久疏战事,毫无还手之力,几乎兵不血刃,三吴之境半为贼占。
唐寓之遂在钱塘称帝,置太子,国号为吴,建元兴平。
乃以钱塘新城为皇宫,县廨为太子宫,设置百官。以寒门出身钱塘富人柯隆为尚书仆射、中书舍人,兼领太官令、尚方令。另派高道度为将,率军进攻东阳郡,杀东阳太守萧崇之及长山令刘国重,并遣将孙泓进攻山阴。
齐武帝闻报惊怒,急派禁兵步骑五千,战马数百,前往讨伐。
贼军皆为乌合之众,一战即溃,唐寓之被杀,各郡县相继平定。事平之后,参与暴乱民丁被罚修筑白下城,或发配到淮河一带,作戍卒十年。
时有巴东王萧子响,勇猛有力精于骑射,就任荆州刺史。
乃精选六十名贴身侍卫,皆有胆略才干者。屡于内宅设宴,以牛酒犒劳侍从,又私作锦绣长袍、红色短袄,欲以此与蛮族换取武器,扩充本郡兵力。
长史高平人刘寅、司马安定人席恭穆时为荆州典签吏,因见萧子响异动非常,遂联名暗将此事报告朝廷,齐武帝下诏深入调查。
萧子响听说官差到来,便将典签刘寅、席恭穆、吴之、魏景渊召集盘问。
刘寅、席恭穆见问,保密不答。吴之说道:既然皇上下诏,将军当设法搪塞。
魏景渊却道:陛下诏命岂可搪塞?应予调查。
萧子响勃然大怒,立将刘寅等八人皆杀于后堂。齐武帝闻说典签被杀,遂命随王萧子隆为荆州刺史,并派淮南太守戴僧静率兵讨伐萧子响。
戴僧静谏道:巴东王年小,长史刘寅等人逼急,故一时生气杀之,有甚大罪!陛下派大军西上,彼若恐慌,则必为乱,故臣不敢接旨。
武帝深然其言,遂不发兵,改派卫尉胡谐之、游击将军尹略、中书舍人茹法亮率数百名侍卫前往江陵,搜捕萧子响左右小人。
三将未发,复命内史张欣泰宣旨:萧子响如释兵解甲,回建康请罪,可保其性命。
宣旨已毕,张欣泰又对胡谐之说道:我等皆为皇亲家事,胜则无名少功,败却奇耻大辱。萧子响所聚皆为凶狠狡诈之徒,战则亡命,不会自行溃败。将军不如在夏口驻扎,遣使前往江陵,讲明利害福祸,则可不战屈之,使其自缚来降。
胡谐之不听,率军抵达江津,命在燕尾洲筑垒。
萧子响闻说朝廷派兵来伐,急遣使者到营中陈说:天下焉有子叛父者!某非抗皇命,可予我扁舟回朝受罚,何必兴筑城垒,以军相迫耶?
游击将军尹略自恃奉诏而来,遂答来使:我奉旨来征不臣,不与叛父逆子言之。
使者归报,萧子响后悔流涕,于是杀牛备酒,令人送至朝廷军垒,以表知罪求赎。尹略却谓巴东王恐惧自己,愈加不依不饶,且当来使之面,令将酒菜全部倾倒入江。
尹略发威已毕,对来使者喝道:你进城回报,限命巴东王自缚来降,免得刀兵相向。
使者还报,不免添油加醋。萧子响闻听尹略不肯通融,又命使出城求见茹法亮,请求会见传旨官。茹法亮不听,反将来使关押。
萧子响由是大怒,组织贴身勇士及州衙二千余名士卒,从灵溪渡河向西进发;自率一百人携万钧弩箭,在江堤驻防。
次日两军激战,萧子响在江堤上以弩射击,朝廷军大败。尹略战死,胡谐之等人跳上小艇逃走,遣使急报朝廷。
武帝闻报大怒,复派丹杨尹萧顺之率军讨伐。
萧子响杀退官兵,当日便率领侍从三十人,乘坐小船顺江而下,直赴建康诣阙请罪。在途中正遇萧顺之大军,萧子响乃求其放自己入京,亲向父皇申诉明白。
不料太子萧长懋平时忌恨萧子响,当萧顺之从建康出发时,即秘密告之,命其将萧子响置于死地,勿使其活着回到建康。
萧顺之于是不应萧子响之请,在演习堂用绳子私将萧子响勒死。
萧子响临死前上疏:臣罪弥天,甘受惩罚。但胡谐之不宣圣旨,竖帜直入要塞,筑城以守,将欲攻臣。臣屡次致书茹法亮,乞便服见之,彼始终不肯。臣手下小人恐惧,遂致迎战王师,皆臣之罪也。臣弃兵孤身投奔王师,望能面陈父皇后自杀,使不遗人口柄,谓父皇诛杀皇子,子逆父皇恶名。奈不能遂心如愿,今日殒命。临终修书,哽咽语塞,不知所云!
奏疏虽然写成,但萧顺之岂肯替他转呈皇帝?自然是付之一炬,销赃灭证而已。
叛乱事定之后,武帝命削萧子响爵位封地,并改其姓为蛸,被牵连定罪者无数。
其后齐武帝游华林园,见一猿猴在笼中跌撞悲号,就问左右侍从:因何如此?
侍从奏道:只因其子前天坠崖而死,此母猿不能自胜,故尔颠狂如此。
武帝闻奏,忽思儿子萧子响之死,忍不住呜咽出声,泪流满面。茹法亮因受武帝严责,萧顺之惭愧恐惧,也由此发病去世。
永明十一年正月,文惠太子萧长懋病重。
其子萧昭业演戏逼真,整日哀容戚戚,哭声不断。侍从官员见其如此孝顺,皆感动呜咽流泪。但萧昭业只要回到自己住处,便立刻欢笑酣饮,脸上戚容一扫而空。
文惠太子死后,萧昭业被立为皇太孙,移居东宫。
齐武帝前来探视,太孙迎拜嚎恸,哭致昏厥。武帝亲下舆抱持安慰,赞其孝心非常。
后闻武帝得病,萧昭业乃派巫婆杨氏诅咒祖父早死,又给妻子何氏送信,上写喜字,周围绕以三十六个小喜。但入宫侍疾时,萧昭业复又满脸哀戚,言发泪下,跪问祖父病情,无微不至,如同身受。
武帝左右侍臣,无有不谓皇太孙至孝,自古少有。
史说萧昭业眉目如画,容止美雅,外表极似谦谦君子。且精于作伪,生来便具有表演做戏天赋,又写得一手好隶书,故极得齐武帝喜爱。
因其父文惠太子事冗多病,萧昭业自幼便由二叔竟陵王萧子良抚养,随行竟陵王镇守西州,与左右无赖嬉乐无度。妻何妃亦乃轻薄女子,与萧昭业同游美貌少年同时私通。
其后萧子良奉诏入京,萧昭业留在西州,日至营署淫宴,又向富人诈取钱财。为犒赏左右无赖,都以黄纸预先写上爵号官位,许诺登基为帝后立刻任命。
齐武帝虽立萧昭业为嗣,毕竟尚不放心,遂命次子萧子良辅佐。时当病笃,又令萧子良带甲杖入延昌殿侍奉医药,以防不测。
萧子良入卫皇宫,便以萧衍、范云、王融等为帐内主薄,协助理事。
萧昭业闻说齐武帝病危,二叔引兵侍卫内宫,担心帝位旁落,急匆匆赶来内宫打探。
只见王融满身披挂率甲士守在宫门之外,声言无论何人,不得擅入宫门一步。萧昭业自持皇太孙身份上前搭话,任百般辩解,王融就不放行。
当时齐武帝从昏厥中苏醒,见皇太孙不在,知道情况有变,急命近侍速召皇太孙率甲士入宫,并将朝廷大事委托尚书左仆射西昌侯萧鸾。
乃留遗嘱于承旨官道:朕识灭之后,一应诸器悉不得用宝物,唯装复夹衣各一通。常所服身刀长短二口铁环者,随入梓宫。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陵墓万世所宅,今可用东三处地最东边以葬我,名为景安陵。丧礼每存省约,不须烦民。百官停六时入临,朔望祖日可依旧。诸主六宫,并不须从山陵。内殿凤华、寿昌、耀灵三处,是吾所治制。
言讫而崩,享年五十四岁,在位一十二年。
萧鸾闻帝命相召,急驾车驰至宫门。王融见状,前来阻挡。
萧鸾喝道:皇上有令,召我入宫,谁敢阻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