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心中破碎开来。<br><br>他无法否认常威所说的话。<br><br>因果业报确实是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是修行者必须遵循的准则。然而,此刻在常威的质疑下,他却感到自己的信仰变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br><br>他意识到常威的问题触及了佛教与其他宗教、哲学之间的根本差异。<br><br>的确,因果轮回和业报理论在佛教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对于其他信仰体系而言,这些概念可能并不适用,甚至被视为无稽之谈。<br><br>这不禁让济癫开始反思,佛法的普适性究竟何在?<br><br>它是否真的能够解释世间万物,解答所有人的疑惑?<br><br>常威的质疑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直击因果轮回理论的软肋。<br><br>的确,在轮回的框架下,个体的独立性似乎被削弱了,每个人都在为前世的自己赎罪或享受福报,这无疑是对个体自由意志的某种限制。<br><br>济癫的脸色变得苍白,他感到自己的内心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br><br>他试图抓住一丝线索来挽救自己的信仰,却发现一切都变得如此模糊和混乱。<br><br>就在这时,常威的话语再次响起:“佛教讲求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然而,如果轮回与因果真的如你们所宣扬的那样公正无私,那么为何世间还有如此多的苦难与不公?为何那些无辜者要承受他人的罪孽?这难道就是你们口中的慈悲与公正吗?”<br><br>济癫的额头上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br><br>他感到自己的信仰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他试图用言语反驳,但常威的言辞却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让他无从招架。<br><br>“波旬,你是波旬吧?”<br><br>济癫终于忍不住,脱口而出。波旬,这个在佛教中被视为魔王的存在,此刻却成了他心中对常威的代名词。<br><br>常威的言辞虽然犀利,但背后却隐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魔力,这种魔力让他感到恐惧与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