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印制局也是有自己的计财要求,盈利就算不归他罗顺达所有,可若是当月的盈利超出计划,上至主事罗顺成,下至普通工人,都可得到一定的奖金激励。
不止是印制局一家,在张诚治下的各处工坊中都是如此,只要当月超出计划外完成生产任务,便会计算超出部分价值,而计发相应的奖金。
此举自然极大地激励了工人们的热情,不过,若是当月没有完成计划任务,又或是当月的次品率超出规定数值,也会有相应的处罚机制。
正是有这种激励机制,许多工坊主事在完成当月制造任务后,如果没有新的任务,他们往往会到社会上去接一些其他商户的民用订单来完成。
这一行为在匠营这边最为普遍,能多赚钱又有哪个不愿意呢?
对此,张诚也并没有加以禁止,他要求的只是保质保量保时地优先完成军用品制造任务,但军品也不能永远无休止地一直制造下去。
许多工坊最终都会转而生产民用物资,毕竟军民两用才能长久,正是因为拥有超前意识的张诚十分清楚这一点,才没有制止各工坊私下接活,只是要求他们按规定报备即可。
不过,印制局这边却有一些特殊,他们主要任务就是印制军票,可随着银币的逐渐推开,他们的任务量却在不断下滑。
这使得本就赚外快机会不多的他们,更显得拮据起来。
毕竟在这个时代,著书立说者本就少之又少,而且许多又都是大富之家,自己家族就供养着私人的印刷工坊,自己著书自己印。
还是在张诚的启发之下,才偶尔能够接到一些小广告,又或者是一些大商家品牌包装纸的印刷业务,但这种机会毕竟也不是很多。
一直自感能力不足,不能带领着印制局工匠们多赚奖金的他,此刻听到永宁伯欲组建工学堂、讲武堂之言,心中自是激动不已。
他并不与别人计较,只在自己的心中打起了小算盘,工学堂虽未明言有多少员额,但近来匠营大有扩张之势,再加本就严重缺少成手的工匠,因此这员额也必不会少。
而讲武堂就更不用说了,永宁伯适才就已明言,光是生员就多达一千五百之数,这林林总总的各类所需教材,何其繁多?
自己若是能将之全部拿下,恐怕未来一至两年内,都不会再为工匠们的奖金发愁了!
至于组建同文馆一事,他却并未显得有多焦急,这倒不是他对永宁伯的吩咐不上心,只是他些年里走南闯北的从事印刷事业。
对于蒙文和藏文都有些接触,虽未能全识,却也是知其大概,唯独鞑子话和其文字他未有涉猎,不过却也并不太过担心。
毕竟,宣镇与蒙古人通过互市贸易接触甚多,内里能说鞑子话,又或是识得鞑子文字者,可是大有人在,而蒙古话和蒙古字就更不在话下。
就在众人纷纷议论之时,永宁伯张诚也终于发话了,他先是咳嗽了几声,以使大厅内的众人安静下来。
这才开口说道:“‘工学堂’、‘讲武堂’、‘同文馆’虽所教不尽相同,但却皆为我勇毅军之根本。
‘工学堂’所设教学门类颇多,其乃是为我宣镇育才养才,将来自‘工学堂’学成毕业之人,虽不能走国朝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