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重用之,异日将军封侯封伯,封妻荫子,甚或标榜史册,都不难唾手而得矣。”<br><br>罗汝才听了吉珪的话语后,大吃一惊,他将声音压得更低,轻轻问他道:“如今便下此毒手,是否太早了些?”<br><br>吉珪却对此不以为意,他斩钉截铁地对罗汝才说道:“今日不走这一着棋,日后恐怕将悔之晚矣啊!”<br><br>罗汝才仍是无法下定决心,他犹豫着说道:“以后……还有机会的吧?”<br><br>“不然,不然。大将军当明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过了这个村,可就再没有这家店了呀。”<br><br>“闯王如果就此完了犊子,我心里头也不忍哪。为人总要讲点义气嘛,何况自成他也待我不薄啊。”<br><br>“争天下,先下手者为强。”<br><br>吉珪见罗汝才一直犹犹豫豫,总是妇人之仁,心中已然有些着急,却又不得不忍着耐心劝解他道:“自古以来,英雄相处,都是见机而作,不能讲妇人之仁。大将军,要知‘当断不断,必追悔莫及’啊!”<br><br>罗汝才心虽也有些许心动,但对吉珪适才说的话,却颇有些不以为然。<br><br>虽然在内心中也对李自成十分戒备,但若是要他现在就同官军联手,一起消灭李自成,必然引得天下英雄人人唾骂,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而且他本人对朝廷、对官军也并无丝毫的好感,也同样不相信和信任朝廷。<br><br>他沉吟片刻后,才又开口问吉珪道:“倘若自成彻底完了,朝廷又岂能容得下我呢?”<br><br>吉珪又是一阵冷笑,道:“大将军因何而出此言呢?”<br><br>只听他胸有成竹般继续说道:“朝廷能不能容得下大将军,这事儿完全不在朝廷,而在我们自己,倘若我们兵败之后,势单力弱,那时纵然向朝廷磕头求容,朝廷也断不能相容。<br><br>就如山东李青山,去年起义,到今年春天受了朝廷之骗,就抚于朝廷,他原想就抚之后会给他封赏,让他做官,不料反被押到京城,献俘阙下,凌迟处死。如果我们势单力弱,则纵然帮助朝廷消灭了闯王,仍不免落得与李青山相同的下场。<br><br>可是,如果我们在消灭闯王之后,乘机扩充自己的人马,只要有十几、二十万雄兵在手,就可以既不怕朝廷,也不再惧怕任何官军。<br><br>每一朝代,经过大乱之后,必然会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唐朝便是一面活生生的镜子,珪观今日之形势,崇祯想中兴大明,已几近不能,但明朝二百七十年江山,也必然不会马上覆亡。<br><br>依在下看来,经此大乱之后,这大明天下还可苟延残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也都还说不定,唐朝安史之乱以后,不就是这种状况,整个天下群雄割据,各霸一方,听调不听宣。<br><br><div>朝廷则各个给以封号,作为羁縻之策,我们只要有几十万雄兵在手,朝廷纵然心怀猜忌,也莫奈我何,到那时,何愁不封侯封伯,宛若国中之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