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率领大队抵达后,更是亲自步行进入庄内。<br><br>他一进入大关头庄先发放粮谷,再寻找庄子里年岁最长的老者,请其暂时主持庄内的诸般事务,并严正声明大军自己大军绝不取庄民一分一毫。<br><br>其实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大关头庄里已经是粒米无存,更别说那些瘦弱的如同皮包骨一般可怜村民,哪里还有一丁点值钱的物件可以抢掠了啊?<br><br>正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短”!<br><br>自打魏知策率领腾蛇营到来之后,他们每日里虽不能大鱼大肉,但至少一日三餐都有得吃了,就算早晚两顿都是稀粥,中午也只有一个黑面馍馍,那也让他们觉得神仙日子,亦不过如此了啊……<br><br>甚至庄子里的几位老人更寻到魏知策,希望他可以将那十几个半大小子给带走,哪怕从了军会有生命危险,那也比在这活死人墓般的庄子里,干坐着等死的好啊!<br><br>勇毅军的军规军律甚为严苛,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求对百姓“秋毫无犯”,而且在平时的大戏里也总是表演一些穷苦百姓被欺负的内容,他们个个感同身受,从内心里就不喜欺负骚扰百姓。<br><br>而且,勇毅军中虽大多都是宣府军户的出身,但这些年里不断地扩编,如今几乎一大半都是京畿、河南等地的穷苦百姓出身,又怎会刻意去欺辱他们呢?<br><br>人啊,往往是从众者多!<br><br>身处的环境决定了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就好比左良玉、贺人龙等将领的部下,就是劫掠百姓、杀良冒功的惯犯,毕竟整营的将士都这么做,大家就会认为这么做并没有什么错,而且如果你不与大家保持一致,很可能你就是下一个被杀良冒功的对象。<br><br>而勇毅军中的大多数将士,都已经习惯了严苛军律军规的约束,所以在这样的群体之中,战士们也就都遵守规矩,没有人愿意做那个出头鸟,去挑战严苛的军令。<br><br>现在,魏知策对于大关头庄老人们的请求,自然是满口答应,如此一来,他的腾蛇营与剩下的那二百多庄民便成了一家人。<br><br>这不但对魏知策固守营寨有所帮助,这些人将来还可以成为勇毅军在河南的宣传者,四处去宣扬勇毅军的仁义。<br><br>自打这十几个半大孩子加入腾蛇营后,庄子里百姓对魏知策他们的态度也彻底转变,不但主动要求帮着挖壕,修整庄墙,甚至还拿起了锄头锹镐表示,一旦贼人攻进庄内就与他们拼死一战。<br><br>魏知策的营寨规模极大,其东面紧邻刘家河,而南、西、北三面环绕大关头庄建起两道寨墙,在这两道寨墙之间,还有两道花篱和一道深壕。<br><br>而在外侧寨墙的外面,更是有四道花篱和三道深壕,以及两道厚实的矮墙,这些深壕都是彼此连通的,看上去纵横交错毫无章法,但其实内里却是四通八达,宛如后世的交通壕一般。<br><br>在这些深壕的内侧又有许多的短坡道,可以使得深壕中隐藏的战士,随时冲上地面来阻击敌人,同时在深壕上面还铺设了许多的厚木板,以便于地面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