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提前进入莲花镇,摸清工作队的底细,等到警察大队到达后,将他们一网打尽!”<br><br>齐越提出的建议,是特务科惯用的查案方式——前期摸底调查,确定目标人员身份,再实施抓捕。<br><br>高克俭摆了摆手:“抗匪的工作队,无非是搞赤化煽动那一套,抓了他们,既不能让抗匪伤筋动骨,反而容易打草惊蛇,以后再派工作队,行踪会更加隐秘。”<br><br>“那您的意思是?”<br><br>“留着他们。”<br><br>“………”<br><br>“你知道,抗匪最缺什么吗?”<br><br>“枪支弹药、粮食。”<br><br>“还有一样,人。尤其是文化人。抗匪都是大字不识的粗人,识文断字的很少,可他们又很重视所谓的宣传工作,这种事,不识字做不来,不仅要识字,还要具备一定的口才……”<br><br>高克俭喝了一口茶,继续说:“前段时间,莲花镇镇公所的文书李永鑫,突然提出辞职,镇公所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替代,镇长极力挽留,问他,干的好好的,为什么要辞职呢。李永鑫支支吾吾,开始只说要搬到城里来住,被催问的急了,这才说了实话——抗匪派人接触过他。”<br><br>齐越说:“抗匪有意策反?”<br><br>高克俭点点头:“在镇公所工作五年,李永鑫始终是个文书,一直得不到重用,平时没事的时候,经常和朋友去酒馆喝酒,喝多了难免发几句牢骚,我估计呀,应该就是在那个时候,抗匪工作队注意到了他,认为有机可乘,这才派人策反。另外就是,李永鑫有文化,抗匪需要这样的人。”<br><br>齐越分析着说:“李永鑫不想加入抗匪,又担心事后遭到报复,所以才突然辞职。”<br><br>高克俭说:“牢骚归牢骚,李永鑫安守本分,从来没想过参加反抗组织,他担心惹怒对方,没敢当场拒绝,推说考虑考虑,过几天再答复,来人和他约定,本月30号——也就是后天,工作队的头头亲自和他面谈。”<br><br>“我明白了,您是打算,借着这个机会,让李永鑫加入抗匪工作队,成为我们的密探。”<br><br>“对。”<br><br>“他同意了吗?”<br><br>“同意了。为了确保机密,我决定,由你亲自担任李永鑫的上级,你们之间单线联系,镇公所有电话,传递情报很方便。”<br><br>齐越想了想:“那我得和他见一面,包括约定联络暗号什么的,这些都要当面说,既然是单线联系,派别人去我不放心。”<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