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子出生估计还得去给人家随礼,王隆老来得子还是好几个,老先生不光学问高,那身体也是够好的。
杨坚称呼王隆为王夫子,此时虽然不召见二人但是准许二人旁听。
“王夫子,朕要开科举,以科举取士任用平民人才,大兴城内也会建成学堂,广而传之,夫子为何反对?事情已经有了开头,为何在此时请辞。”
原来今天杨坚找王隆坐而论道,是因为科举取士的事情出问题了,作为这个方案的提出者之一,王隆一直以来都坚定的支持杨坚使用完善前朝的举荐选人制度,完成他心目中真正的科举取士,但是今天王隆找杨坚说要他停下。
面对满是疑问的皇帝,王隆无奈哀叹:“陛下,老臣这段时间都在长安城里面走,长安城繁华,贵族们锦罗玉衣,少年公子言谈有礼,但是往更深处走去,那些在长安城底层谋生计的大多数人,在贫苦中挣扎,他们读不起书,他们也买不起大兴城的房,他们的父亲如此,他们的爷爷如此,他们的孩子还是会如此,之前是老臣想简单了,科举取士,此时非时。”
“此时非时?!”
一直以来都是科举坚定支持者的王隆说出这样的话,此时非时就是说大隋现在还不是推广科举制的时候,无异于在打杨坚的脸,从来都喜怒不形于色的皇帝,这次怒气上了脸。
杨坚指着王隆大喝:“朕的大隋怎么就非时了?”
“陛下,此非一日之功,不可冒进。”
杨坚双目深沉:“王夫子,朕叫你王夫子,是觉得你学问高,怎么你也变得迂腐了起来?”
“非老臣迂腐,哎,陛下,大隋就算没有科举,按照以往的方式发展,也会空前鼎盛,陛下是圣明之君,科举反倒会破坏现在的稳定格局,大隋现下形势正好,不可急于此时。”
王隆前段时间一直都在观察,门阀贵族们对于杨坚想要将读书的权利下放这件事情是绝对的反对,现在大隋承接前朝,隐隐有盛世之象,他认为如果皇帝和这群掌握实权的门阀贵族因为此事闹起来,对于大隋极为不利。
“之前是你的,让更多的人读书,让朝堂有更多新鲜的血液才能让朝廷更加兴旺,怎么现在就变了,就错了?”
王隆心如刀锥,面色痛苦的说:“此时非时,非陛下之因,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