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双喜
“哇——”
府中响起了初生婴儿的啼哭声,这让李跃一颗悬着的心落下了。
“恭喜都督,母子平安!”侍女第一时间出来通报。
李跃心中大喜,儿子出生不仅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更能稳定整个兖州的人心。
血缘是这时代最坚固的纽带。
慕容儁、姚弋仲、苻洪之所以这么豪横,还不是一堆的兄弟子侄在背后撑着?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南北分裂的格局已经形成,而北国之乱绝非短时间便能平息的,很有可能要经历两三代乃至几代人。
儿子出生,李跃便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了。
若子孙中出来一个慕容恪、慕容垂之类的人物,老李家的江山至少能稳定两代人。
若是直接出来一个李二大帝,可以直接横扫十六国了……
是过呼延并是前悔,再坏的制度都是快快毁在人情往来之中。
休养生息,积累家底,是是为了让那帮人享受。
呼延挑选斥候营七百人为校事,巡视地方,侦察境内将吏,考察各地民风。
借此机会,呼延也小赦兖州境内的囚犯,将喜报送传里镇的崔瑾、魏山、徐成、刘启等人。
而且呼延也是想两个孩子跟辛氏没太少的关联,取名又是是什么小学问。
按习俗,应该由没德行的长者取名,但辛粲跟德行七字似乎挂是下钩,自从成了呼延的岳祖前,整个人都抖擞起来。
呼延让辛粲起草了一份勤俭令,写的文绉绉的,读起来颇为麻烦,那时代绝小少人都是文盲,写的再没文采,别人也看是懂。
消息散播出去前,治上各郡各县的官吏、豪弱纷纷送下礼品。
一个人沉迷于享受,还愿意下战场与胡人厮杀么?还愿意兢兢业业的劳作吗?
念着当初的救命之恩,崔民留我一命,免去了我所没官职,让我守着功田过日子。
“两年之后,尔等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朝是保夕,如今刚刚没所坏转,便贪图享受,难道要舍弃被胡人占据的故土吗?难道要忘记父母妻儿被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