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了不少人口。
李跃再迁回去,岂不是重蹈司马懿覆辙?
“然则经营此地,非一朝一夕之功。”崔宏属于传统士人,并无国界的观念。
没有价值的土地能放弃就放弃,集中精力经营中原,然后羁糜外围。
从秦始皇时代便按这套规则行事。
不能说崔宏想法错了,毕竟梁国最大的威胁是秦、晋,集中力量对付他们是对的。
不过李跃想的更远一些,“现在迁百姓填充河北,以后再想经营辽东就没那么容易了,适应了中原,谁还愿意来这苦寒之地?至于秦、晋,不差这两百万人,辽东经营好了,以后也是大梁的粮仓和牧场。传诏,凡我华夏百姓,一律归为庶民,免赋三年!”
李跃让贾坚、逄约、崔瑾镇守辽东,是想迁一些忠于大梁的河北士族豪强来此地。
一则抑制内地豪强,二则借豪强之力,守住这块地。
全靠普通百姓,很难抵挡辽东诸族的渗透和挤压,而士族豪强对土地的狂热不在大梁朝廷之下。
“陛下此诏一下,辽东鲜卑、乌桓岂不滥竽充数?”卢青拱手道。
李跃哈哈一笑,“只要他们承认,那便是华夏百姓!“
慕容家推行了几十年的汉化,鲜卑人跟中原人差距并不大。
习俗、衣饰都差不多,连语言都改成了汉言。
从历史轨迹上看,什么拓跋慕容宇文,最终不都融入华夏?
“陛下英明。”崔宏拱手一礼。
“中原有的,这里都有,战马、铁器、粮草……应有尽有,中原没有的,这里也有,辽东安,河北安,河北安则中原安!”
历史上,漠北对中原的威胁还没有辽东大。
稍微有些能力的君主,都会积极出兵打击漠北草原势力,草原游牧为主,生产力低下,人口不足,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候,都被中原王朝按在地上。
唯独辽东不一样,从春秋战国,便有华夏百姓迁入此地,建造城池,开垦田地。
一旦中原虚弱,此地就是华夏的最大威胁。
唐、明失去辽东,辽金清相继兴起,趁华夏虚弱,入主中原。
三年免赋的诏令一下,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