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李海离开了航空兵部队这么久,毛乐乐又是新飞行员,基础训练不搞扎实,后面容易出问题。”洛隼说。
显而易见,对他们这些拥有丰富歼-15飞行经验的老海鸟来说,不存在基础不牢固的问题,而李海和毛乐乐的实际情况摆在那里,洛隼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张总让他们俩加入试验训练组,当然是有全盘考虑的,否则全部安排老飞行员过来不是更好?所以,你的担心不存在。我主张,就搞一个星期的基础训练,结束之后直接上弹射。”朱炜坚持自己的意见。
洛隼仔细思考了一阵子,意识到自己有些瞻前顾后了,这种思想在试验训练这块是要不得的,当即点头,“好,我赞同你的意见。不过,基础训练效果要是不佳,必须得延长时间。”
“那是肯定的。”
到了下午三点,基地来了个参谋领着李海和毛乐乐了解整个基地的设施,尤其是弹射跑道。
参谋叫刘作飞,陆军中校军衔,穿一身21式作训服,挂的是装备发展部的臂章,是载八一军旗的那种,而不是什么装备发展部直属单位,这说明刘作飞是真的来自于装备发展部本部。
李海从刘作飞身上感受不到什么兵味,其谈吐举止是透着浓浓的知识分子味道的,显然,他是高学历的技术型军官。
“这里就是弹射跑道了,你们注意到两侧的滑轨没有。”刘作飞站在弹射器滑轨一侧,却指着跑道两侧问。
李海仔细一看,两侧分别有一条滑轨,比弹射器滑轨要长一些,便说,“看到了,那是干什么用的?”
“我们工棚的滑轨,我们会定期在工棚里模拟海上环境,测试弹射器在各种环境下的工作情况。”刘作飞继续介绍着,“这条跑道是按照三号舰的起飞跑道规格建设的,长度比二号舰的长了五米。”
他笑着看了看李海和毛乐乐,“别小看这五米的长度,能够增加好几吨的起飞重量的。”
三号舰大概多大多长多宽,大家是心里有数的,不出预料的话,标排应该是八万吨级别。按照大型航母的冗余量计算,最大排水量是应该超过九万吨的。不过,这些数据即便是下水服役,都属于核心机密。
“最大起飞重量多少?”李海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