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长图.jpg]
“要演的角色不一样,我当然也要不一样,演员不就是干这个的么?”——节选自秦绝《百年光影》。
秦绝是剧抛脸。
即便用最严格的标准去判定,他也毫无疑问是一位拥有剧抛脸的演员。
态度上,他有觉悟;气质上,他有演技;外形上,他有近乎病态的毅力。
这三点要素,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行。
而且,现阶段没有任何一种医美、药物、健身、节食手段能让一个人在二十天左右从[v博录播截图.jpg]变成[《白昼之雨》定妆照.jpg]。
一个结论显而易见:秦绝为达目的,采用的做法非常极端。
鉴于他在电影杀青后迅速调养好了身体,此处我不多评。我只能说,希望各位演员老师们不要采取每天一顿蔬菜沙拉、除此之外只喝水、强行熬夜耗心神以及更不为人知的方式方法减肥瘦身。
虽然我非常清楚,秦绝应该是不会听的。
他连贺导的话都不听。
[文字引用:《白昼之雨》定档发布会现场,秦绝自述在拍戏期间硬撑状态,遭贺栩指责“这样是在损害你的职业寿命”,对此秦绝表示,他下次还敢。——《影视周报》]
事后也没有好好反省。(3月初《白昼之雨》杀青,6月初《熔炉》拍摄)
[视频引用:《熔炉》拍摄花絮秦绝大白嗓试音+《熔炉》正片法庭表演片段+《熔炉》点评环节秦绝下意识打手语及举起话筒但发不出声.flv]
常言道不疯魔,不成活,或许正是这样对角色、对表演极致到不被人理解的追求,才让秦绝将莫森一角演绎得如此鲜活完满。作为路人,震撼且敬佩;作为影迷,感谢加欣赏;作为粉丝,骄傲并叹息。
“我觉得演员要有自我奉献精神。在表演的时候,你的一切都是角色的。你的身体、情绪、声音……所有的所有,都不属于你自己。”——节选自秦绝《百年光影》。
秦绝拥有许多既实用又吸引眼球的技能,但每每总是藏着掖着,只有在演戏时才会出其不意地展示出来,比如,切换声线。
严谨点说,“声线”或者“嗓音”并非固定,人的音色取决于他或她发声的部位和共鸣的腔体,只要掌握技巧,大多数人都能让自己的声音变高变低。
然而,像秦绝这样音域过分广阔且能够善加利用的演员仍是少数。
迄今为止,秦绝的所有作品,皆由他原声出镜。
条件允许的作品,皆是现场收录原声,条件不允许的作品,秦绝亦会自己后期配音。
《白昼之雨》原作中有提及到“(莫森)讲话的声音低哑中含着股甜味儿”。秦绝在电影里最大程度上还原了这种嗓音,不论在拍戏期间,还是在准备试镜的那段时间里,他都保持着这一声线。
不只是莫森,《父与子》里父亲的粗犷男声,《空碑》里秦弟弟的少年音,《熔炉》里聋哑少年琴的嘶哑大白嗓,《谁是侦凶》里秦封的磁性男低音甚至跨性别演绎时的标准女声,秦绝如他所言,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角色,包括声音。
[视频引用:震撼!这声音居然是他本人发出来的?!|秦绝声线合集|持续更新中.flv]
以及“声台行表”四项演员基本功里同样重要的台词。
[视频引用:秦绝练习台词念白|日常录播切片.flv]
“台词也是这样的,要先开嗓,锻炼声带、舌头、口腔这些,首先让硬件不拖后腿,让自己口齿清晰,接着才能去锻炼软性实力,也就是赋予感情,添加合适的顿点、气口。”——节选自秦绝《raye/妙影荟萃》。
“当时剧本围读,他(秦绝)随身带着三个笔记本,黑色的是莫森的人物小传,蓝色的标着台词的韵脚、语调、气口,还有角色对应的感情和心态……。”——节选自王茗《镜头追踪》采访。
秦绝在《囚笼》里饰演的少年赤那并无台词,但在《白昼之雨》中,以莫森与田刚的饭馆对谈为例,他对声音和台词的拿捏足够专业,不仅感情到位,吐字清晰,细节之处亦不遗漏。
譬如莫森一直在抽烟,很少喝水,所以秦绝的嗓音在低哑的基础上灵活地变得更哑,且有断断续续的干涩感,将角色演绎得愈发真实。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