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还是小泉红子家传典籍里,都提到了七原罪代表的具体是什么,但是都有出入。
比如,暴怒的定义是“憎恨他人而引发惩戒、把对公义的爱护扭曲为复仇和憎恨',但有的记载中加入了'无理由的愤怒、失控的情绪',有的典籍中又多出了“歧视、过份警戒”,他想要弄清楚,到底是哪本书或者哪一类理论上的原罪更符合他的体验,一旦弄清楚这一点,他就可以准确地预判他接下来会遭遇到什么样的精神干扰。
他体验过的懒惰之罪,其常见定义为“懒惰、浪费时间”,有的理念中是指未能全心全意爱上帝',有的记载中又会添加'容易满足、无责任心,其他还有不少典籍有所记载,也会多少有一点点出入。
以他之前的经历来说,常见定义“懒惰、浪费时间”是有的,但他从未爱过上帝,也未爱过其他神明,无法判断'未能全心全意爱上帝'那种理念准不准确。
他那段时间确实比较容易满足,连贪婪的本性都被压制了,但他没感觉自己无责任心,还在那段时间向越水二次表白,想要承担责任。
所以,上一次的懒惰体验,他并没有判断出他的情况符合哪一本典籍、哪一种神学理念,还得再挑一个容易分辨的试一试。
剩下的六个原罪里,暴食之罪应该是最适合用来做实验的。
其他原罪都有大部分记载通用某一种定义,主体大差不差,但暴食有些不一样,他看过的两本神学典籍里,对暴食就有两种不太一样的定义,一种是浪费食物、贪图享乐',一种则是对口欲过度沉溺、不节制的饮食、酗酒、沉溺药物',另外,还有的书里加入了“赌博”这种定义,有的则加入了'囤积不必要的物品'。
不同书籍里记载的内容区别大,才更容易判断出哪个更接近他的状态。
当然,各种神学理念中对'不贞'的定义也有很大区别,连名称都有'不贞之罪'和'***之罪'的争论,但他担心这种原罪体验会让他做出什么伤害到越水的事,所以,想先用其他原罪体验把情况摸清,确定这一罪到底会有什么影响,如果这一罪的体验真的会伤害到越水,那他到时候可以考虑把自己关起来,或者采取其他借用外物来限制自我行动的方法。
提前有了考量,池非迟选择时也没有犹豫,目光紧盯着暴食字符,让暴食字符加速移动、比其他字符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