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会把情况一五一十地向汴京方面去说,与其自己瞒下来,不如他们直接把事给挑明了!
几个人大老粗文化水平都不高,写个战场报告都写不来,最后竟然还是狄青完成了这个任务。
【鉴于大环境如此,
狄青分别从敌我的军力对比,还有兵种特点,以及广源军的战术几个方面分析了这一场南征失利的原因。他对于问题的思考也是源自于梁川对他们的影响。
当年在西北军中之时,大小每一场仗,梁川都会把军中的大小头领召集到一起,每个人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种作法虽然很普通,但是却能让战场可能出现的意外为众人知晓,如果判断准确的话,那就能避免许多的危险。
梁川的思维方式直接就影响了狄青。每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与他自己的手下,经常就会坐下来谈论战场上的变化与可能性。
那些冲锋在一线的人,对于战场的了解,是这些骑着高头大马坐镇中军的人所没办法相比的。
狄青的出发点,不是一个将领,而是从普通士兵的角度去看待这场战争,把战场上的情况写了出来,不是一份请罪认罚书,而是实打实的战场上情况说明!
战败的文书,用最快的驿马百里加急直送京师。
等来的是如何严厉的处罚,谁心里都没有数。
在宋朝的体制下,对武将都是相当严苛,谁也不抱幻想,只求朝廷看在他们的苦劳上,能够从轻发落。
汴京方面,朝堂上的人,包括举荐吴信的赵惟宪,谁都没想到这
场战争,一开局竟然是以宋朝落败。
如果说对付党项人与契丹人,步兵也没有优势,那也就算了,但是这一次的对手是什么人,这帮人与大宋禁军一样,全都是两腿作战的普通人,装备什么的各方面都不如大宋禁军,对付这么一帮人还吃了败仗,简直天理难容!
许多文官甚至直接叫嚣着,让他们去打仗或许都能打赢!
站着说话的人一向不嫌腰疼,他们更不嫌事大,巴不得把事情搞大一点,朝廷受了这么大的屈辱,他们要是不弹劾几个相公下马,他们都对不起吃的皇粮!
就在他们磨刀霍霍的时候,吴信请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