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本地的粮再涨也涨不了一倍,更不可能像泉州府这样涨到十倍不止!
商人们马上闻到了商机,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赚钱好机会!
虽然危险,但是商意就是剑走偏锋兵行险招,躺在床上安逸可没有把钱赚的道理!
这笔账很容易算,一斗粮运到清源,卖出去就是二百文钱,一个挑夫一个竹筐能挑一石,也就是十斗粮,左右各十斗,加起来就是四千文,四贯钱!
成本呢,一斗粮原来也就三十文左右,扣除掉一个挑夫的工钱就是五十文钱左右!再加上路上吃的干粮,顶多再费个数十文钱,算下来,只需要跑一趟清源,就能让米行赚接近三贯钱!
这样的利润可是平时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好时机!
为什么米行不选择用螺马来运输!
因为真正紧急的关头,牛马骡驴的效率远远不及人的效率来得高!
挑夫常年累月从事这种重体力活,对他们来说,只要不是急行军,缓缓挑着走,他们一天走上数百里都是小事一桩。
而且最重要的是成本问题!
请马队骡队要花钱,路上还要雇牛马师傅照看,挑的重物顶多就比挑夫多上百来斤,再重的话牛马也负荷不住。
算下来,马队要花一头牲口的钱,还有一个马夫,相当于三个人的花费,多出来的利润仅仅多半个人的效益,速度还不及挑夫!
挑夫平时一天的工钱就二十到三十文钱,可不是人人都像梁川那样慷慨,给的钱那般多,这种特殊的时候能给到五十文钱,挑夫已经激动得睡不着觉要抢着来做这份差,生怕落后没了着落。
挑粮食要走的路有多远,从福州走到泉州。
这段路就是后世开车走高速也要近两个小时!
挑夫们为了五十文钱从福州挑下来,他们会觉得委屈吗,并不会,这价钱太诱人了!直到改革开放后,梁川家的邻居,那是几位长辈,还从事着这样可怕的重劳力,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但是这在当年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体力活,还是算有份稳定工作,有东家肯雇用的体面活!
这还仅仅是粮食,衣食住行,样样商品现在对清源来说都是紧俏商品,只要能运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