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多年的分裂,很多神州百姓都以自己的旧国为信仰,排斥他国,这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社会毒瘤。
故而,在国家一统后,秦皇帝下令收缴百家诸子的典籍经作,明面是烧书毁经,可暗地里却把珍贵的经书典籍收藏封存了起来。
这样做有利有弊,但是当时最重要的是为了让帝国的思想统一,等待朝廷文化经济政治稳定了,百姓归心后会重新启用诸子百家,丰富国民之博学,可惜,可惜,不知道怎么回事,秦国这么早就消逝了!
战国时期,七国的指导思想都各不相同,政治经济文化理念都各有差异,各国百姓的思想和地域观念也都非常浓重。
有句话说的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诸子百家的思想虽然对文化政治经济都影响深远,功勋万世不可磨灭,但可惜的是,神州大地那时却裂分七国,这就严重限制神州大地的发展,阻碍历史进步的车轮。
如果诸子百家的百花争鸣的景象能在现在的大汉朝绽放,那大汉朝可能就不会这么腐朽堕落了。
秦国统一后,其实国内动乱不断,先帝才血腥镇压
那时的秦国,军事力量天下第一,无敌的铁骑平定天下!猛将神帅层出不穷,能人异士数不胜数,士卒根骨(资质深厚,先皇陛下雄才大略,举贤才而用,富国强兵,这才统一全国的。
可是,开国容易,守国难啊!
国家社会矛盾无数,百姓一人一条心,一人一个世界观,底层百姓躁动不已,中臣忠诚度不够,朝廷随着建立的时间越来越长,出现的矛盾就越多,矛盾越多就会出现致命错误!
首先,是焚书坑儒。以法家思想为主导的秦国,和儒家的‘仁’是有致命的对立性,而且在同一全国后,一些儒文学方术之士私下会蛊惑一些百姓,扰乱社会,而且当时大臣李斯提出:‘主势降乎下,党与成乎下’的言论,故而杀鸡儆猴,大规模打击儒家,造成史上的焚书坑儒。
这样就造成了百家之难!对文化学术的发展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是我们神州历史上文学的一次浩劫。
其实,秦始皇才富五车,惊天伟略,对于诸子百家也是非常看重的,也知道他们对于国家文化的影响,奈何,奈何,当时的国家基本国>> --